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介绍,截至9月,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创新召回监管体系,建立并推动实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汽车远程升级报告制度,试点开展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目前已经发布的汽车产品安全和召回管理相关国家标准有19项,包含汽车信息缺陷、OTA等多项新技术安全与召回关键技术标准。

“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形势越加复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持续挑战,叠加产业的非理性竞争,对安全监管、升级监管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强化汽车产品质量服务供给,创新安全监管,助力企业把好质量关、创新关。”他指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的质量提升作用。健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质量和可靠性标准体系,严格依据标准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夯实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可靠性计量基础,为提升制造业可靠性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通过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的作用,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促进行业质量提升。

二是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加快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制修订,适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事故监测分析手段,提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导致的驾驶员易误操作、系统预警和监测提示不及时、软件在线升级不规范等风险研判能力;加大新型缺陷问题召回监管力度

三是探索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的创新。深化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沙盒深度测试,开展 L3级驾驶自动化系统、车规级芯片等沙盒监管模式,探索制定完善沙盒深度测试工作流程,积极将沙盒中发现的风险知识有效转化为普适性监管规则;落实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等要求。同时我们将积极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进行协同监管、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四是积极推动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质量、保障安全归根结底是要靠企业。

同时,该负责人也向行业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做技术的攀登者,更要做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将安全优先原则嵌入研发全流程,杜绝牺牲安全性换取上市速度的短视行为。

二是做合规经营的示范者,更要做诚信宣传的引领者,要以通俗的语言告知消费者: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双手不可离舵、视线不可离路。

三是做产业生态的共建者,更要做标准落地的进行者,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研制、主动共享安全数据,共同构建良好健康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