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用中国(云南昭通)网站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将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心堂”)再次推上风口浪尖。其旗下德钦河香中路连锁店因超量开药、未核验参保人医保凭证、无处方销售处方药等违规行为,被当地医保局处以追回医保基金并罚款的行政处罚。

  而这并非孤例。近年来,这家拥有上万家门店的连锁药店巨头,正因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问题频频被罚,暴露出其在高速扩张背后日益严峻的合规与管理漏洞。

  屡罚不改,医保合规风险高企

  行政处罚决定显示,德钦门店被责令退回违规医保基金1246.65元,并处2倍罚款。类似的情况在2025年屡见不鲜:施甸、澄江、昆明等多地门店也因“超量开药”“违规结算”等问题接连受罚。

  更值得警惕的是,早在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就曾对一心堂进行约谈,指出其部分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代为结算等多项问题,违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随后公司开展自查,退回违规医保基金1070余万元。

  然而,从2025年仍有门店因同类问题被罚来看,一心堂的整改效果存疑,医保合规风险并未得到根本性控制。

  扩张后遗症:管理跟不上规模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一心堂拥有直营连锁门店11372家,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地。然而,门店数量的增长并未带来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

  国家医保局曾明确指出,“超量开药”等行为包括通过买赠诱导参保人集中购药、为代配药人员多开贵重药品等,反映出部分门店为追求销售业绩,不惜触碰医保红线。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这类行为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处罚,更可能导致医保协议解除,影响长期经营。

  业绩承压,净利润断崖式下跌

  就在合规问题频发的同时,一心堂的业绩也亮起红灯。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5.49亿元,2024年骤降至1.14亿元,同比下滑79.23%。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0%,归母净利润下滑11.44%,门店总数较年初净减少126家。

  曾经的高增长时代已然结束,公司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甚至“量利齐跌”的严峻局面。

  政策收紧,经营环境雪上加霜

  自2025年4月1日起,“双通道”药店强制推行电子处方,普通门诊统筹医保处方也将逐步电子化。一心堂在半年报中坦言,新规导致操作流程复杂化,影响效率和顾客体验,部分区域处方流转受限,处方药销售出现下滑。

  此外,医保支付范围收窄、毛利率下降、线上线下监管差异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风险提示:合规与转型的双重挑战

  一心堂目前面临的不仅是医保合规的“旧疾”,还有行业政策变革与自身增长乏力的“新忧”。若不能从根本上加强内控、规范经营,其在医保定点资质、品牌信誉、资本市场监管等方面或将面临更大风险。

  在医药零售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运营的关键阶段,一心堂能否真正“一心”整改、重塑管理体系,将决定这家万店药房能否走出当下的困局。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