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锋”最近的一篇评论写得很大气,也受到了舆论场的关注。

评论的标题是《尽早适应并准确把握两岸的变与不变,方能“从从容容”》,从两岸关系的“变”与“不变”两个维度出发直击两岸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两岸关系之变,有不好的方面:在民进党执政的9年里,尤其是赖清德上台后,两岸关系跌入冰点。

——两岸关系之变,有积极方面: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台湾主流民意的持续转向让人欣慰。

——两岸关系,更有不变:全体中华儿女对统一的矢志追求,民族复兴势不可挡,统一大业必将胜利。

更值得关注的是,岛内、岛外,一些新现象、新形势也被“北平锋”敏锐捕捉到,比如《吾爱吾国》《没出息》《沉默的荣耀》等两岸爆火作品接连不断,在九三阅兵后短短一个月内井喷式传播;曾经避谈的“统一”话题,如今在岛内被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提及。“北平锋”认为,这些新现象在一年前的台湾还“无法想象”。

这篇评论巧妙地引用了两岸民众都很熟悉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的名句来观照两岸关系的“变”与“不变”。

黄仁宇先生说:“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北平锋”据此释读:“放眼当下,祖国统一进程蹄疾步稳,两岸及两岸关系中的变与不变,也在酝酿着又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如同他的《万历十五年》一样,两岸民众对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都很熟悉。他阐述大历史观的很多文章都首发于《中国时报》之上,其后为两岸民众所熟悉。

根据学者的理解,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就是将既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进行比照,再用现在正发生的事实与未来加以比较,从而对社会发展走势做出合乎规律的预测的一种思维方式”。换言之,“就是依照历史和现实对未来做出科学研判与合理推断,用超越时空的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来看待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

从大历史的角度出发,用超越时空的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来看待两岸大趋势,会是一个什么场景呢?

趋势其实已然显明:

——台湾民众对赖清德当局无原则媚外、无底线卖台,穷兵黩武、“备战谋独”,大搞“绿色恐怖”、阻限两岸交流等种种恶行已经强烈不满和普遍反对。

——岛内的中国认同正在苏醒,是对“台独”分裂毁台卖台的深度厌恶,更是对和平、对统一、对过上好日子的热切渴望。

——九三阅兵彰显的大国底气、对美发展经贸关系中的从容不迫、福建舰舰载机起降标志的国防实力,让整个世界都更加认识到中国在发展自己这件事上的认真与坚定。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会实现统一,这是刻在中国人骨血里的执念,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愿望,是任何力量都挡不住的历史必然。

孙中山先生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大势、两岸大趋势不可违逆。

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要多读历史,多从历史中了解历史大势、两岸大势,以免“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正如“北平锋”所说的那样:“适应历史大势、把握统一大势,摒弃分裂思维、拥抱祖国统一,两岸就能共享民族复兴荣光,台湾就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历史的铁律。”

为政者当以史为鉴。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