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营关店、加盟提速、现金流跳水、毛利率跌破33%”,10月14日,举行线上业绩说明会,试图向投资者解释2025年半年报的“冰火两重天”:营收同比增长8.21%至19.4亿元,却录得扣非亏损5661.32万元,同比下滑536.91%。综合毛利率32.61%,同比骤降8.66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也出现大降。

  更刺眼的是门店数据:截至6月末,全国门店总数2979家,同比减少14.2%。“万家灯火”战略提出近三年,门店总量仍徘徊在3000家关口,距离“2023年1万家”的公开目标已悄然失语。全渠道营收增长,却“增利不增收”——来伊份到底发生了什么?

  毛利率“塌方”:8.66个百分点的代价

  管理层解释称,“毛利率下降主要系新业务结构变化所致”半年报显示,公司第二大业务“其他食品及创新品类”收入增速较快,但毛利率低于传统炒货、蜜饯。

  “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锁鲜卤味、冷藏糕点、预制菜、水果生鲜、粮油调味”——来伊份一口气杀入七条新赛道,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却拉低整体毛利近5个百分点。

  雪上加霜的是,为对冲量贩零食店“超低价”冲击,公司上半年加大促销力度,线下会员折让力度亦同步放大,进一步吞噬毛利。

  “短期看,新业务仍处于培育期,规模效应尚未显现;长期看,若不能在新赛道里做到品类第一,低毛利将成为常态。”有业内人士指出。

  门店“大换挡”:从直营到加盟的“惊险一跃”

  来伊份曾是行业内坚持“直营为主”的标杆,2022年直营占比仍较高。短短三年,加盟门店已过半。

  “直营关店是主动调优,”管理层反复强调,公司正由“传统零售”向“连锁管理服务+供应链平台”转型,加盟占比提升是核心路径。

  但数据透露出的却是“被动收缩”:上半年直营门店收入同比下降21%;加盟系统收入同比增长19%。

  “万家灯火”战略提出至今,门店总量不增反降,来伊份不得不承认“1万家不是2023年经营目标,而是长期愿景”。在量贩零食品牌“零食很忙”“赵一鸣”等已突破万店的当下,来伊份的“慢扩张”显得格格不入。

  加盟提速能否带来规模效应,取决于供应链议价能力与单店盈利模型。目前看,两者都还在验证期。

  AI与出海:故事很好,营收很小

  业绩会上,来伊份花了相当篇幅描绘“AI+出海”蓝图:5月上线“门店销售计划管理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销售预测准确率提升30%;五角大楼预警指挥平台部署51个智能模型,AI客服已替代部分人工;海外市场切入韩国、越南、泰国连锁商超,出口SKU超30款。

  数字化降本值得期待,不过对短期盈利影响有限。出海是增量,但规模尚小,很难对冲主业毛利率下滑。

  相比之下,投资者更关心“钱花了,效果在哪”——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AI投入与出海费用或已隐含其中,却未能阻止利润“由盈转亏”。

  新消费赛道:儿童零食、盲盒IP能否成为“止血贴”?

  政策端,国家生育补贴升温,儿童零食被视作蓝海。来伊份顺势推出43款儿童零食,并于线下门店设置专区,但目前销售占比较低。

  市场更关心的是,在量贩 零食品牌冲击下,公司如何差异化定位以提升竞争力?管理层给出的答案是:坚持“高品质、高性价比”,通过多业态生态平台、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吃更好的零食”。

  但“高品质”与“高性价比”本身存在张力。在毛利率已被验证下滑的当下,如何同时实现“降价+提质”,来伊份尚未给出可量化的路径。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