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震之下,这只港股ETF为何还被买买买?

  来源:ETF万亿指数

  今天(10.17)跌麻了,尾盘加速下行,有点方。实不相瞒,我十月以来在股市的状态就是这样的...



  今天(10.17)也是股指期货交割日,通常会对短期市场情绪和资金面造成影响,加剧市场波动。

  所以,无论做什么,一定要留3000块,不然没钱买电瓶车...

  银行ETF规模续刷历史新高

  另一边,银行、保险、煤炭这些高股息板块努力护盘,其中银行ETF(512800)已经多日连续反弹。权重股早盘大涨2%,续刷历史新高。

  资金方面,银行ETF(512800)昨日(10.16)吸金8.8亿,近5日连续吸金合计逾45亿元,最新规模已逼近200亿元,续刷历史新高。银行板块逆势上涨,主要受市场避险情绪驱动、险资

  扫货银行股等事件影响。花旗表示,预计银行板块在四季度将跑赢大市,主要系地缘风险+股债利差走扩。从数据来看,银行股的分红确实可以啊,连续多年分红可观,不少标的股息率在4%以上,一地口水...

  港股回调之下,正是布局“核心资产”良机!

  再来看港股,今天(10.17)同样震荡明显,恒生指数跌2.48%,恒科跌4.05%,情绪面与资金面双双承压。

  然而,大跌往往也意味着机会的酝酿。香港大盘30ETF(520560) 连日来被资金关注,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截至10月20日,该ETF近一日流入575万,近1周净流入2400万,稳定流入。

  为什么资金敢于逆势抄底?配置这只ETF,相当于一键买入30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涵盖腾讯、阿里、小米、、美团等,这些公司基本盘稳固、盈利能力强,具备较强的抗跌性与修复弹性。

  盘点一下香港大盘30ETF的特点和优势:

  1、结构均衡,自带“哑铃策略”

  该ETF跟踪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采用“哑铃策略”配置。62%为科技成长股(如互联网、消费、医疗保健),捕捉经济转型与创新红利;38%为金融、能源等红利型资产(如能源、金融、电讯业),提供稳定股息与防御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指数“小登”新经济的含量也比较高,达62%,看好新经济前景的朋友们,不妨多关注。

  简单来说,通过以上分析,指数的这种结构既能在市场反弹时享受科技股的弹性,又能在震荡市中依靠高股息资产降低组合波动,特别适合作为大跌后的“压舱石”。

  2、流动性充裕,支持T+0交易

  该ETF持仓均为港股通高流通性大盘股,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年内日均成交额超65亿港元,流动性优势明显。同时,作为ETF产品,它支持T+0交易,操作便捷,及时捕捉市场波动中的交易机会。

  从前十大权重来看,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的集中度更高,前十大权重占比72.5%,超过恒生港股通50指数的64.7%和恒生中国企业的55.4%,也就是说,资金容纳能力较强,大额交易冲击成本较低。

  3、估值低位,安全边际较高

  截至最新,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PETTM为10.11倍,PB为1.03倍,显著低于恒生科技、港股通互联网等新经济指数,也低于恒生港股通50等宽基指数。

  同时,与各市场主要指数相比,该指数也处于绝对低位。低估值+高股息的组合,为长期配置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

  数据来源:Go-Goal小二问答

  4、历史表现稳健,跑赢多数同类指数

  从长期表现看,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年化收益率达6.3%,优于恒生港股通50、恒生国企等宽基指数,也跑赢恒生科技、消费等新经济指数,甚至在红利类指数中也显示出更强的向上弹性。这说明其在控制波动的同时,具备持续的超额收益能力。

  总结一下

  为什么要配置香港大盘30ETF?

  抄底龙头:一键布局港股核心资产,避免个股选择风险;

  结构制胜:科技+红利的哑铃策略,兼顾进攻与防守;

  估值低位:市盈率、市净率双低,配置性价比凸显;

  交易灵活:T+0机制+高流动性,适合波段与定投;

  长期价值:历史表现稳健,适合作为港股长期配置的底仓型工具。

  综上,市场越是恐慌,越应保持理性。香港大盘30ETF(520560)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在震荡市中“稳中求进”的优质选择,是低位布局港股、分享中国龙头企业成长红利的便捷通道。

  注:本文数据来源:Go-Goal,ETF查一查、市场公开资料、仅做研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