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绯红之猪

制图 | 桐 校对 | 朝乾 编辑 | 桐

这几天,全国多地迎来" 速冻式 " 降温,气温跟跳水似的。不由得让人怀疑,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吗

其实,这种极端降温天气恰恰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简单来说,全球变暖意味着地球接受了更多的能量,而更多的能量会改变大气环流形势,导致热浪与寒潮都更加极端。

过去的这个夏天,欧洲多国迎来连续高温天气。7 月 2 日,德国主要城市气温均超过 30 ℃,西部、南部部分地区甚至突破 40 ℃。这一天,柏林气温高达 38 ℃。

今年 7 月的德国十分炎热

(图:7 月 2 日的柏林街头,壹图网)▼

数据显示,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在德国就夺走了 1477 条人命,南边的西班牙、意大利死亡人数则更加恐怖。西班牙南部的韦尔瓦省,6 月 28 日当天气温高达 46 ℃,那几天法国多地气温也突破了 42 ℃。

要知道,德国的纬度可是与我国黑龙江省大致相当的,柏林都快赶上漠河(北纬 52°16′ 至 53°33′)了。就连挪威某个位于北极圈内的气象站,整个 7 月也有 13 天气温高于 30 ℃。这么看,全球变暖大抵是真的。

欧洲南部国家超过 40 ℃简直轻轻松松

(图:壹图网)▼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前几年每个夏天欧洲都很热,结果直到今年最热那几天,才想起装空调。本来应该游刃有余,结果整成了连滚带爬。

面对欧洲激增的空调需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空调生产国与出口国,直接吃到了这波红利。

热死事小,环保事大

据统计,欧洲约 20% 的家庭拥有制冷设备,英国仅有 5%,德国更低,只有 3%,数据之低实在不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

按说欧洲人收入水平高,空调也不是个科技含量特别大的东西,为啥那边普及率这么低,市场缺口这么大呢?

欧洲空调市场仍有巨大空间▼

简单说,西欧、中欧的国家,由于纬度相对较高,在过去,夏天整体还是相当凉爽的,真正热的也就那几天,忍一忍就过去了。

今年 6 月,德国的平均气温是 18.5 ℃,看着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昼夜温差比较大,晚上还是相当凉爽的,不像我国,很多地方的夏夜热得人睡不着觉。

夏季平均气温并不很高▼

为了每年很短的那几天装空调,就不太划算了。因此,这几年夏季的极端天气,如同 " 闪电战 " 一般,打了欧洲人一个猝不及防。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巨高:欧洲的空调市价整体比国内高不少,但也不至于贵到离谱,真正的大头其实来自安装。

欧洲的人工费巨贵,贵到分体式空调的安装费用要比空调本身的价格还要高得多。在德国,一台普通的分体式空调的价格在 600~800 欧元左右,但安装费竟超过 1500 欧元,实在是贵得离谱。

不光安装贵,等待的周期还特别长。等到安装师傅上门,夏天也过去了。而安装周期长的重要原因是资格证门槛太高,导致能够合规干活的师傅太少。

师傅,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图:shutterstock)▼

除了空调安装太贵,德、法等国的电费也非常夸张。还以德国为例:德国是世界上电费第 5 贵的国家,每度电平均价格要将近 0.4 欧元,相当于中国的 6 倍。

在德国,适合两人居住的公寓每年平均耗电约 1900 度,独栋住宅更高一些,每年平均耗电为 3500 度(不包括热水)。

以每度电 39.8 欧分(2024 年德国平均水平)的价格计算,上述二者总电价分别为 755 和 1395 欧元,如果再加上空调耗电,电费就高得恐怖。

与其他地区相比

欧洲国家家庭用电价格普遍较高▼

在德、法这样的欧洲国家安装空调,花钱多竟然只是住户面临的最小问题。安装分体式空调的室外机,要在墙上打孔固定、走管线,这就会牵扯到改变建筑外立面。

欧洲很多老建筑碍于法规,可能会直接禁止住户安装空调室外机。即使是新建筑,也必须要跟有关部门申请工程许可,并取得楼内多数乃至全部住户同意(如果是租房,还要加上房东),签署一份共同业主协议。这难度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像法国这样的国家对室外噪音有着严格的规定。空调室外机的工作噪音要是被邻居投诉,就有可能面临罚款。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建筑外墙上有许多空调外机的景象

但在欧洲这却是少有的东西

(图:壹图网)▼

此外,环保主义者也会号召抵制空调:大规模使用空调会浪费电力、增加碳排放,空调制冷剂会破坏环境,还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环保主义论调,与越来越难以忍受的酷暑,让欧洲人从一根筋直接变成了两头堵

尽管每年欧洲热死了这么多人,竟还有专家表示,即使不开空调也能度过炎炎夏日,颇有几分 "热死事小,失节事大" 那味儿了。

10 天死了两千多个人

欧洲人还要忍受这致命的高温到什么时候?

欧洲有政策,中企有对策

前面提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调生产国与出口国。近年来,中国空调出口量迅速攀升,从 15 年的 4 千万级增长至 24 年的 8 千万级。

中国的空调出口,过去曾长期依赖美国市场。自 2019 年起,我国在总出口量上升的大背景下,对美国的出口量逐年降低。这就说明,我国在其他市场取得了巨大突破,其中就包括欧洲市场,赶上了欧洲对空调激增的需求。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前 7 个月,中国空调出口额高达 468.1 亿元,同比增长约 4.9%;其中对欧洲国家出口同比增长高达 28.9%,出口金额高达 129.2 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过去二十年中国一直是空调出口第一大国

其中欧洲市场份额也在逐步增加

我看了一下德国电器零售商万得城(MediaMarkt)的电商页面,想看看那边都卖啥空调,发现了一种在中国相对小众的空调类型——移动空调。

移动空调,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移动位置的空调(并不是废话)。这种空调不像一般的分体式空调那样要固定在墙上,还要在墙上打眼安装室外机,而只需要自己装根管子向着窗外就行了。

没想到这种空调在德国还挺有市场,特别是不需要找人上门安装,完美规避了安装空调的重重限制,买回家直接就能用。

移动空调安装相对简便且可以根据需要挪动

对于民众来说方便许多

(图:Youtube-Gadgets Technik Reviews)▼

不过移动空调也有缺点,就是噪音会比较大,大功率运行时,会比较干扰睡眠。不过我觉得吧,噪音大可以戴耳塞,总比热得睡不着强。

看了下国内的电商,国内主流的空调品牌基本都有移动空调产品,可能是国内空调普及 + 安装费便宜的原因,关注的人就比较少。

国内某头部白电企业,敏锐地抓住了欧洲市场这一用户需求,推出了一款移动分体空调 PortaSplit。这款空调的室外机安装时不需要在墙上打孔,买回来自己简单 DIY就能享受凉爽。

自己就能装,省心也省钱

(图:Youtube-Valentin Möller)▼

PortaSplit 还解决了移动式空调噪音大的痛点,放置在门窗外的室外机仅需用一根柔性制冷管连接室内机,隔绝了大部分噪音。

PortaSplit 在德国的电商网站上要卖 999 欧元,约合人民币 8370 元。上市以来,该机型在德国累计销量已达 6 万台,德国亚马逊上直接卖脱销了。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8 千多块钱就买这么一个小家伙,性价比着实不咋样。但考虑到德、法等国变态的安装费用与法律法规,那真是值到逆天

对于欧洲人来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图:amazon.de)▼

空调战争,中企怎么办?

今年上半年,国内空调头部厂商在欧洲市场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海尔空调在欧洲销售额上涨约 30%;海信空调在匈牙利销量直接翻番,意大利市场增长超 20%,西班牙线上销量也增长约 42%;美的这边在欧洲的销量增幅也达 35% 之多。

不过,看到欧洲空调市场这一巨大缺口的,显然不只是中国空调厂商。博世、西门子、开利、伊莱克斯、三星、LG、大金等欧美日韩国际大厂也想要来分一杯羹,特别是其擅长的中高端市场,这就无形中给中国空调出海欧洲上了强度。

欧洲展会上的 LG 和三星空调产品

(图:lg.com/samsung.com)▼

家电巨头 LG,针对中国空调领先的中低端市场,推出了仅售 500 美元左右的产品,想凭借 LG 的品牌力吸引用户,挖中国空调的墙角。

对此,中国空调企业的对策是通过收购的方式掌握渠道。6 月份,海尔收购了匈牙利空调批发与零售商 KLIMA KFT,增强了对匈牙利乃至中东欧市场渠道的控制能力。而 KLIMA KFT 除了海尔,也是三星、大金和日立等品牌在匈牙利的零售商。

收购仪式现场

(图:haier.com)▼

这两年全球贸易大混战,欧盟频频对我国祭出关税大棒。对此,中国空调企业纷纷在泰国、印尼这样的东南亚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做出来的空调一部分满足东南亚国家的需要,另一部分则向其他海外市场出口。

这样,即使因为关税壁垒的原因导致中国直接出口欧洲的量下来了,还有泰国、印尼的工厂给找补回来。

2023 年,海尔在泰国的工厂空调产能就突破千万台,美的、海信、奥克斯也先后在泰国建立工厂,而 TCL 则选择印尼作为分基地爆产能

美的在泰国的工厂

(图:moneyandbanking.co.th)▼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欧洲诸国因占有更多的话语权,所以网上能看到这些地方热浪滚烫的消息。

由于感受强烈,大家往往更关注温带北部更热这事儿,但实际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所在的热带、亚热带,气温只会更恐怖。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过去好歹还能忍忍,现在这形势要是再不普及空调,酿成人道主义危机也并非不可能。

这些地区普遍气温更高

更需要采取措施预防高温带来的伤害▼

这几年,国内空调厂商纷纷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出口,上面提到的今年上半年暴增的出口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与其在国内卷得昏天黑地,倒不如在海外同样非常需要空调的市场闯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