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
“近期,期价创三年来新低,估值其实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远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烯烃事业部总经理戴煜敏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截至昨日收盘,乙二醇期货主力合约报4051元/吨,处于近三年的低位区间。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乙二醇价格持续走弱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
“曾经,我国乙二醇供应高度依赖进口;如今,国内产能已彻底改写这一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乙二醇总产能突破2800万吨,进口依存度从早年的58.3%骤降至30%。”戴煜敏表示,即便日本、韩国等地区淘汰老旧装置、转产或停产,但国内产能增长规模远超海外产能退出规模。全球存量产能叠加新增产能投放,让乙二醇阶段性供应过剩的局面短期难以扭转。
生产成本下降进一步让乙二醇价格承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东和北美产区拥有原料价格优势,产能始终保持稳定;国内煤制乙二醇装置,也受益于相对低价的煤炭资源,供应充足。此外,价格持续下跌也让一体化装置的亏损幅度明显收窄。
“哪怕乙二醇装置本身亏损,只要大炼化行业整体盈利、核心装置开工负荷稳定,为了维持乙烯消化的物料平衡,乙二醇装置仍会持续开工。”戴煜敏点出了近年来乙二醇行业开工率难以下跌的核心原因。
在戴煜敏看来,期货定价离不开“基本面+宏观面”的双重逻辑,当前乙二醇在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
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李思进直言:“期价持续下跌,源于市场对中期供应过剩的悲观共识——大量新增产能将陆续投放,未来供应宽松是确定性事件,这不断驱动价格重心下移。”
戴煜敏也补充称,供需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善,叠加中美贸易谈判存在不确定性、原油价格走势偏弱,能化板块整体承压,乙二醇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价格大幅走低,市场对乙二醇估值是否偏低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有人认为当前估值已到价值投资区间,有人却觉得这才是真实价值。
“从绝对价格看,现在乙二醇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有价值投资的潜力,但从加工利润来看,市场分歧特别明显。”戴煜敏解释说,中东、北美产区的装置凭借原料价格低的优势,仍有较强竞争力;国内后期新建的煤制乙二醇装置,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也能维持一定利润。这种成本分化现象,让市场难以判断乙二醇估值是否触底。
在戴煜敏看来,乙二醇装置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是不合理的。他认为,若未来原油价格走强或全球经济回暖,乙二醇存在较大的价值修复空间。
“从行业整体来看,目前的估值水平已客观反映了疲弱的基本面,不同工艺路线的装置成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李思进认为,整体来看,当前乙二醇的价格或许正是其真实价值的体现。
尽管低估值的分歧仍在,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乙二醇价格持续下跌的概率较低。
“随着价格走弱,供应端或停车检修,下游备货需求也将逐步释放,为价格提供支撑。”戴煜敏称。
李思进进一步表示,乙二醇价格趋势性下跌行情或告一段落,后续大概率进入区间震荡状态。她给出了一个重要利好:气温下降驱动秋冬面料需求增长,下游集中补货周期已开启,10月下旬需求有望显著增长。
至于未来的核心变量,戴煜敏认为,供应端需关注价格下跌后,是否有装置检修,以及后续新装置是否按期投产。需求端则需关注冬季气温和冬装需求情况。宏观层面则要看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
展望后市,李思进表示,2026年预计仍有200万吨左右新增产能投放,行业还在增产周期中,乙二醇自身基本面并不乐观,后期价格或偏弱震荡。但是,部分高成本装置因亏损面临现金流压力,且油价企稳后会形成下方成本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或限制价格下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