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健康险将有哪些新变化?

10月21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与慧保天下联合主办的“2025大健康生态融合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来自金融监管、保险业、医院、健康管理等行业的人士一同“预见健康险新未来”。

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从政策层面指出,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健康险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要走出一条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科技数据为驱动、以生态协同为依托、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总裁赖晓辉表示,商业保险在未来的比例或逐步提高,健康险在行业的占比可能在五年之内会逐渐上升,占比将到30%以上。无论是个人账户式的医疗险、分红式重疾,还是护理保险的各种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健康”上。实现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打造“无感、嵌入式”的体验,让服务在客户最需要的场景中主动出现。

镁信健康总裁王润东则认为,健康险行业正在经历从“被动风险补偿”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转型,健康险不再是事后单纯的“报销行为”,而是要将服务向前延伸——提前介入用户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从源头对健康风险进行干预。不过,尽管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已形成行业共识,但用户感知度偏低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痛点。

他还指出,健康管理不再是健康险的附加项,而是决定产品竞争力、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尤其在医保“保基本”定位愈发清晰、居民健康需求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这种“主动管理”不仅能通过前置干预降低出险概率,更能精准匹配用户多元化健康需求,成为健康险破解同质化竞争的关键抓手。

作为医院方代表,瑞金医院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心、数字医学创新中心主任徐宇辰在论坛上表示,在整个健康管理的“防、筛、诊、治、管、康”流程中,会涉及非常多的参与方。不同的参与方在不同的针对个体健康管理的阶段,他所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价值主张其实是不一样的。医院或者是诊疗的阶段,可能更多的是去发挥比如说循证医学上的一些标准化流程、SOP的指导。

“在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合作方的能力边界的前提下,基于各方共同的健康管理的目的,我觉得我们形成了一套目前已经在开展、摸索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有望把它进一步推广和扩散的更有影响力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式,所以整个生态的合作在我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徐宇辰认为,在价值主张上,医疗的价值主张是非常明确的,但健康管理的价值并没有办法进行很好地界定,这就需要在这个产业链中有一些环节能够帮我们更好地体现这样的价值。在这一步,医院不是整个健康管理的起始点,可能保险场景才是起始点。

当下,提及健康险产品,不少人便想到惠民保、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等。但在长期利率下行、医药险融合发展提速,以及DRG/DIP医保支付改革试点等大背景之下,结合最新出台的《意见》,健康险未来或有一些新的变化。在产品端,将有哪些不同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健康险保费规模即将突破万亿元,但如今产品结构有了一些变化。长期以来,整个市场上超过一半的产品是重疾险,但今年医疗险的保费规模超过了重疾险。大部分的重疾险保费是由寿险公司贡献的,而医疗险大部分是由财险公司贡献的,所以这个转变代表的不仅仅是产品结构的变化,代表的也是经营逻辑、经营主体的变化,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是经营期限的长短。

但华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李健认为,中端医疗险和分红型重疾险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当下绝大多数医疗险都是补充形态的产品,即医保先行赔付、商保补充赔付。但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独立型医疗险有了发展机遇,中产或者收入较高的群体对医疗品质的追求催生了独立型的保险,这也意味着入院治疗的药品和器械不再受DRG的约束。在预定利率连续下调、客户渗透率有了一定积累,以及潜在杠杆可以提升的背景下,分红型重疾险有可能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保险+服务”、带病体保险等逐渐成为健康险领域的高频词汇。前海再保险副总经理严勇直言,从定价而言,其实对于现在的带病保险不是最大的困扰,因为大数据的应用在逐一解决问题。面临最大的问题和最大的尴尬销售问题,因为它不同于传统健康人群的销售模式。

明亚保险经纪副总裁李曦指出,针对已病人群的产品,近些年,健康险领域出了很多创新,包括产品形态升级、责任升级、承保范围扩大等,包括组建“保险+服务”、“保险+生态”的逻辑,保险行业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和升级。但是,服务最核心的是能用起来,近些年出的很多产品都附加了服务,但真实使用率确实非常低。

“我们希望能看到这些附加在保险产品上生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链条都真正帮助到这些带病体的客户。”现在很多产品创新是把已病人群保进来了,保的更多是他得的这个病之外的其他病种,对于已病未来的并发症,目前这块是空缺的。此外,康复人群也较少受到关注。

谈及医保数据的利用,上海保交所旗下中保科联总经理何苗介绍称,从整个实践上来看,保险公司利用医保数据做三个比较大的场景测算,首先是产品可行性分析,其次是测算不同的保额、不同的起赔线、不同的赔付比例情况下医疗消耗的费用情况,以及加入了部分的责任、部分的特药之后,整个医疗消费的情况。在确定产品责任后,很多保险公司想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下的费率情况,这些都是比较大的测算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