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港交所披露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建银国际、国泰君安。这家公司最为人瞩目的标签是“联合创始人夏佐全实际控制企业”,然而,在其耀眼的资本背景之下,却是连续多年的亏损困境、创始团队集体离场、研发投入大幅缩减、产品面临政策风险等多重挑战。
亏损扩大、研发退坡、增长天花板隐现
作为国内首批实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试剂盒商业化的企业之一,安诺优达在资本加持下曾被视为行业黑马。然而,从2012年成立至今,公司始终未能实现盈利,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安诺优达营业收入分别为4.35亿元、4.75亿元、5.18亿元和2.69亿元,近三个报告期营收增速基本稳定在10%左右。
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达到1.17亿元、2.23亿元、1.36亿元、0.3亿元,至今仍未扭亏。即便按照经调整净亏损口径计算,公司2022年至2024年也分别亏损1551.3万元、6716.4万元和1178.7万元,累计调整后亏损9446.4万元,可见公司主营业务自身盈利能力薄弱,亏损并非偶然现象。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1.7%、32.6%、35.4%、33.88%,虽然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以为例,其近年毛利率普遍维持在50%以上。安诺优达偏低的毛利率水平,或反映出其在成本控制、技术优势和议价能力方面的不足。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研发投入的变化。2022年,安诺优达研发支出为7370万元,占营收比重达16.9%,体现了技术驱动型企业的特征。然而到2024年,研发支出骤降至2660万元,较2022年下降64%,占营收比重仅为5.1%。同期销售及分销开支从6272.9万元大幅增长至1.15亿元,涨幅达84%,占营收比重攀升至22.4%。研发与销售开支的此消彼长,或表明了公司从“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的战略转变。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年安诺优达在中国NIPT市场份额为12.1%,位列行业第三。虽然排名靠前,但与行业龙头华大基因50.5%的市场份额相比差距巨大,也不及的15.9%。
在医疗检测行业,头部效应极为明显,“只知第一,不知第二”的现象普遍存在。华大基因凭借在测序仪、试剂、数据平台的全产业链布局,建立了强大的行业壁垒和品牌认知度。安诺优达作为追赶者,在品牌影响力、技术积累和生态构建方面均处于下风。
从业务结构看,安诺优达的收入严重依赖临床测序解决方案,2022年-2024年该业务在报告期内贡献收入分别为2.51亿元、2.70亿元和3.29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57.8%、56.9%和63.6%。其中,NIPT和CNV-seq试剂盒是绝对主力。
从产品角度看,尽管公司2024年获批的CNV-seq试剂盒是首款基于羊水样本的国家药监局认证产品,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但单一产品结构仍使公司面临增长天花板。相较之下,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竞争对手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布局更早、成果更丰。
截至目前,安诺优达拥有3款三类IVD产品、2款二类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获批,另有12款IVD产品处于研发阶段。然而,其中仅2款进入临床试验Ⅲ期,按照IVD产品平均3-5年的审批周期计算,短期内难有新产品的突破。公司重点开发的阿尔茨海默检测试剂盒预计要到2028年才能上市,期间面临较大市场不确定性。与竞争对手相比,安诺优达的产品更新速度明显滞后。

此外,安诺优达宣称自主研发的NextSeq 550AR测序仪曾陷入贴牌生产争议。该设备核心组件依赖美国Illumina公司技术,自主创新含量受到质疑。同时,Illumina于2025年被列入中国商务部《不可靠实体清单》,其基因测序仪被禁止对华出口。
虽然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已储备足够的核心组件库存,且法律顾问认为现有业务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长期来看,供应链安全和政策风险依然构成潜在风险,公司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的短板不容忽视。
技术创始团队离场影响几何?投后估值超40亿元市净率远超可比企业
历史沿革方面,安诺优达创立之初的核心团队包括CEO陈重建博士、首席运营官梁峻彬和营销副总裁王海良。如今,除王海良仍担任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外,陈重建和梁峻彬均已离开公司管理层。
关于创始团队离场的原因,市场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2019年的裁员事件引发内部矛盾,董事会问责导致管理层变动;另一种分析则指向创始团队与资方在发展战略上存在分歧,即技术派注重科研突破,而资方更关注商业回报和IPO进程。需要关注的是,NIPT、CNV-seq等临床测序业务核心产品均由陈、梁两位创始人在公司时主导研发和生产,二者离任是否会对公司后续产品研发产生影响仍待观察。
目前公司的日常经营由董事会主席兼CEO李志民负责,其拥有逾30年制药和医疗行业管理经验。执行董事兼副总裁牛晓阳、王海良组成核心管理团队。值得注意的是,牛晓阳2024年年薪达186.8万元,高于李志民的157万元,反映出公司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视。
从管理层专业背景的转变及薪酬分布、研发投入大幅缩减、营销开支显著增加均可以看出,当前管理团队更注重短期业绩提升和商业化落地。在基因检测这个技术密集、竞争激烈的前沿领域,其未来影响仍待观察。
估值方面,安诺优达在2022年最后一轮融资中的估值达40.49亿元。横向对比来看,Wind数据显示,华大基因目前市净率约2.15倍,贝瑞基因市净率约2.8倍。2025年上半年,安诺优达净资产为4.9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公司已于2024年12月 31日之前终止相关赎回权,因而公司净资产中已剔除赎回负债影响,可以反映公司真实的资产负债情况。按此推算,公司上市后的合理市值区间约为10-14亿元,显著低于IPO前估值。估值倒挂不仅考验机构投资者的退出耐心,也可能影响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参与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