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创资讯市场分析师容志发
【导语】2025年中国生猪产业呈现产能高位调整与区域格局重塑的核心特征。能繁母猪存栏量攀升至近五年高点。与此同时,生猪调运格局 “南猪北调” 特征显著,南方产区持续主导供应,北方部分省份产能逐步恢复。但跨省调运新规的实施进一步推升成本,抑制远距离调运,加速区域供需平衡的形成,并有望延续至2026年。
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近五年高位
卓创资讯样本监测数据显示,2021-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逐年增加,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近五年高位水平。截至2025年9月末,卓创资讯监测196家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906.29万头,同比增幅4.45%。不同于2024年震荡增加走势,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呈先增后减走势。上半年养殖盈利处于高位,业者对后市行情信心充裕,仍在进行补产能动作,能繁母猪存栏量逐级增加。下半年,一方面由于生猪价格持续探底,考虑到盈利空间收窄,业者扩产操作放缓,部分开始去产;另一方面,为积极响应国家生猪产能调控的政策导向,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部分规模化养殖端或将结合自身产能情况,通过合理调整能繁母猪存栏量,主动优化过剩的母猪存栏结构,带动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

南、北方产能恢复速度不同生猪调运格局亦发生转变
2021-2025年多数产区能繁母猪仍处于增加阶段,生猪市场调运格局由“北猪南调”走向“南猪北调”。具体分析2025年生猪调运情况相较2024年有部分变化,同时部分省份调运结构保持稳定。具体来看,山东本地产能逐步恢复,从高流入转为流入规模缩小、流出略有增加;四川净流出规模扩大;湖南、江西、广西、广东、云南等省份流出压力未缓解,且流出比例较大;广东作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省份,其自身生猪产能难以满足需求,对外依赖度一直较高,始终保持高流入、极低流出的对外依赖状态;河南则维持双向调运格局,这与河南的地理位置及生猪养殖和消费规模都较大有关。结合政策背景,2025年9月生猪跨省调运指定通道新规的施行,或进一步增加调运成本、抑制远距离调运,强化区域供需平衡,而“南增北减”的产能布局或持续影响调运方向,“南猪北调”特征仍较显著。

2026年生猪调运格局或延续2025年特征
具体分析,“南增北减” 产能布局持续,南方产区供应主导地位稳固,四川、湖南、江西、广西等产区省份流出压力仍存;广东因需求庞大、本地产能不足,高流入态势难改。?北方方面,山东本地产能恢复效应深化,流入规模或进一步收缩、流出小幅增加;河南依托地理与产销规模优势,双向调运格局或保持稳定。同时,2025年下半年开始施行的跨省调运指定通道新规持续发力,远距离调运成本增加、需求受抑,或导致各区域更注重内部供需平衡,整体调运结构或趋向稳定。
综上所述,2025年“南猪北调”特征较为显著,卓创资讯预计2026年生猪调运格局将延续“南猪北调”特征,且区域平衡进一步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