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今年3月起,政府以影响古城风貌为由,禁止(南充阆中)古城城区商户开展醋泡脚经营。“禁了半年了,古城现在依然到处是醋泡脚。”“如果是不允许的,就应该加大整治处罚力度,如果制止不了,就应该一视同仁,还业于民。”
当地为何禁止开展醋泡脚业务?事实是否如网友所言?禁止后现状如何?10月21日,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回应禁止
15条主游线街道和22条民居风貌街巷限制经营,37条背街小巷允许
“限制经营只在部分区域,而非整个古城。”阆中市商务和经济合作外事局副局长何兴农介绍,根据2022年出台的《阆中古城核心保护区经营业态项目目录》,限制经营只在主游线街道类和民居风貌街巷类,背街小巷类则不在限制经营内。
在阆中市人民政府官网,记者查到了2022年11月30日印发的“阆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阆中古城核心保护区经营业态项目目录》的通知”。该《目录》将古城核心保护区内74条街巷划分为三类——
主游线街道类(15条)、民居风貌街巷类(22条)和背街小巷类(37条)。其中,武庙街、状元街等15条主游线街道以及米粮市街等22条民居风貌街巷明确限制开展洗浴项目;盐市口街等37条背街小巷则没有洗浴项目限制,该类中的礼拜寺横街、皮房街还将洗浴明确为“鼓励经营的业态项目”。
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3月该局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了一次集中劝解整治行动,对限制经营的洗浴商铺进行了前期政策宣传工作,要求他们规范经营。4月下旬开始,对在限制经营区域,仍然从事醋泡脚等洗浴行业的店铺进行了处理,要求不再从事相关项目,转换经营业态。对无营业执照和无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的商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罚。
为何限制?
有市民和游客反映“醋泡脚”影响古城风貌
阆中醋泡脚是一种利用当地特产保宁醋进行足部保健的传统方法,多见于阆中古城多条街巷,这也是不少游客到阆中旅游选择的特色体验项目。
那为何要在古城15条主游线街道和22条民居风貌街巷限制该项目经营呢?
何兴农表示,这样的决定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近年来不少市民和游客反映,在古城游览时常看到“一排人伸着脚洗脚”的场景,认为影响了古城原本古色古香的风貌和形象;二是市场监管部门也收到一些游客投诉部分洗脚房存在服务不规范、收费不统一等问题。

阆中古城的限制经营区域仍然可见醋泡脚项目。 摄影 陈堃
为进一步提升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品质与游客体验,整治业态混杂、经营档次偏低等现象,营造古城良好的消费环境,阆中决定对古城核心保护区经营业态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街巷鼓励和限制业态项目。而醋泡脚则以“洗浴”项目列入其中。
“作为特色的醋泡脚,我们不搞‘一刀切’,既考虑到古城保护的需要和景区品质的提升,也照顾了商户的经营需求和游客的体验需要。”何兴农说。
现场探访
限制区域内仍有经营,相关部门表示整治易反复、执法存压力
武庙街是15条主游线街道之一。当天,记者在武庙街探访时注意到一家商户门前摆放着醒目的白色店招,上面标注 “醋泡脚10元”。见有游客路过,店员便会热情地招呼:“进来泡个脚不,正宗保宁醋,缓解疲劳!”
在内东街、西街、双栅子街等限制区域内,记者也发现仍有部分醋泡脚店铺开门营业。

阆中古城的限制经营区域仍然可见醋泡脚项目。 摄影 陈堃
为何会出现有禁不止的现象?阆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毛发明道出难处。
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对限制区域内开展醋泡脚项目的经营业主,主要以劝导和规范为主。“一旦发现无照经营,就会依法进行查处;对于有照但未经卫生许可提供泡脚服务的,则会联合卫健部门介入处理。”毛发明说。
他坦言,因为醋泡脚项目经营投入小、灵活性高,在整治后非常容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当前监管的主要挑战。“部分商户和我们‘打游击’,执法人员前脚刚走,后脚可能又摆出来了,这给日常执法带来了持续压力。”
毛发明表示,下一步该局将采取“定期巡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把37条限制街巷纳入常态化监管重点, “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商户理解配合,主动向允许经营的街巷转移。”
原标题《南充阆中古城禁止开展醋泡脚项目?官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