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农商行”)发布公告,因工作原因,李冠莹辞去本公司董事职务。上海农商行表示,李冠莹的离任不会导致该行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不会影响董事会正常运作。
作为由太平人寿提名、太平资产派驻的董事,太平资产对李冠莹辞任回应称,投资上海农商行股票是保险资金多元化组合运用的一部分,本次李冠莹辞任董事是基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调整需求。太平资产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专业特长,持续深化双方友好合作。
这一看似普通的人事变动,却因涉及保险资金投资核算的复杂背景,引发业内广泛猜测。

或将改变会计核算
10月20日晚,上海农商行发布公告,李冠莹因工作原因,辞去该行董事职务,离任时间为10月17日,而原定任期至2026年10月10日,离任时间较原定任期将近提前一年。
据了解,李冠莹现任太平资产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兼财务负责人。2022年8月,上海农商银行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提名李冠莹为公司非执行董事候选人的议案。2023年10月起,李冠莹任上海农商银行非执行董事。
股权结构显示,太平人寿持有上海农商行4.3%的股权,太平人寿与太平资产同属中国太平保险集团。
作为由太平人寿提名、由太平资产派驻上海农商行董事会的董事,李冠莹的身份关联着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对上海农商行的投资定位。
对于李冠莹的提前离任,太平资产在回应中强调,投资上海农商行股票是保险资金多元化组合运用的一部分,本次李冠莹辞任沪农商行董事是基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调整需求。
针对此事,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考虑,中国太平可能不希望继续对上海农商行形成重大影响。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股市整体表现较好,如果中国太平原先向上海农商行派驻了董事,则需按权益法进行核算。
中国太平2024年年报也体现这点。其年报指出,集团子公司太平人寿向上海农商行派有一位董事并参与对其财务及经营政策的决策,所以本集团认为有能力对上海农商行实施重大影响,因此将上海农商行作为联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权益法下,投资方是按所持股权比例对应净资产的份额来计入总资产的。但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无法分享到当年股价上涨所带来的收益。若不派驻董事,通常意味着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从而可以不采用权益法核算。
内部或更多市场考量
尽管会计核算逻辑清晰,但事件的市场解读却出现分歧。李冠莹辞任后,市场有猜测太平资产可能计划减持上海农商行股份,或调整合作策略。
然而,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徐高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界推测辞任的后续影响非常困难,因为这取决于很多未公开的内部考量。可能只是正常人事轮换,过段时间再任命新董事;也可能是会计准则等其他原因。
太平资产在回应中并未透露具体会计科目变动细节,仅表示将“持续深化双方友好合作”。上海农商行公告也未提及未来董事提名计划,留下悬念。
但对于市场上太平人寿将减持上海农商行的传言,徐高林强调,市场联想虽合理,但往往基于片面信息,容易过度解读。
从董事会运作看,李冠莹作为太平资产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其辞任确实切断了中国太平对上海农商行的“重大影响”链条。
因此,若李冠莹辞任后,中国太平不再向上海农商行派驻董事,中国太平对上海农商行的“重大影响”身份自然终止,投资分类将发生变化。
徐高林表示,中国太平对上海农商行的投资将从长期股权投资改为“金融投资”科目,从按持股比例计量改为以公允价值计量。
在新会计准则下,中国太平对沪农商行的投资将计入FVTPL或FVOCI资产。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在不采用权益法的情况下,中国太平对上海农商行的股权投资将归类为金融工具,适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该模式下,无论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还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这部分收益都能够体现在企业的综合投资收益中。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如果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将直接形成当期利润;如果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则会增加权益项下的准备金,进而提升净资产规模。因此,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方式,企业的财务报表均能反映出今年股市上涨所带来的收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