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正在谋篇布局!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这场擘画未来5年蓝图的重磅会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介绍,“十五五”规划,是在2035远景目标的框架下展开的,与“十四五”一脉相承。

“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要求、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江金权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全会展现的必胜信心比以往更加强烈,面对外部的不可测风险,全会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要“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相信未来五年,我国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将持续增强,国际地位将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

科技激活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2035远景目标下,“十五五”是我国经济从“量增”向“质变”突围的关键阶段。

从数据来看,“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年均增速5.5%,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面对这样的过往成就,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目标还提到了“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上述目标既统领了今后五年的发展,也为未来十年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一个亮点是,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核心目标的前两位,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目标进一步加码。

从历史“成绩单”来看,“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较“十三五”明显扩大,特别是自2023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向新而行,此次全会要求,“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未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有望跃上新台阶。

“从五年规划的主要目标设计来看,‘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独立成段,排在整体经济目标之后,足以反映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增长的重视程度。”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不仅如此,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为下一步新质生产力培育划定清晰路径。比如,此次全会新增“航天强国”建设目标,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发展,正是对高端科技领域布局的重要补充。

“当前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关键阶段,而且第四次技术与产业革命爆发不仅给予了我们全面赶超的战略机遇,同时在大国竞争、世界经济体系格局重构中也给予我国直面竞争的底气。”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同时,市场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全会总基调延续“稳中求进”,并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突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延续强调2035年翻番的目标,指向未来5年应还会设定偏高的GDP目标,预计2026年增长目标或为5%左右。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也是此次全会重点目标。

“这些年,我们的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不断减少制约要素流动的‘边境上’和‘边境后’壁垒,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我国货物贸易连续8年世界第一,服务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外资提前半年完成‘十四五’目标,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三。高水平开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表示。

全会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双轮发力,既破解国内体制机制堵点,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打通循环链路。

在国内改革层面,全会提出“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重点突破两大领域,一方面“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加快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解决产业发展无序竞争问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强化反垄断与公平竞争审查,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在对外开放层面,于博注意到,全会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篇章顺序从“十四五”的第9位提升至第5位,凸显其重要性。其中,“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成为新亮点,核心是“以‘双赢’取代‘零和’”,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推进我国制度型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与民生保障深度绑定,形成“发展成果共享”的闭环。全会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篇章顺序提升至第9位,强调“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高质量发展构建“民生—消费—产业”的良性循环。

在科技自立自强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双轮驱动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