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遭遇盗抢,多件珍贵藏品失窃。案件正在调查中,被盗珠宝仍下落不明。

10月22日,国内二手交易平台迅速出现疑似“失窃珠宝”售卖的信息,有多个“卢浮宫博物馆被盗珠宝”售卖链接,标价从99万元到9999万元不等,商品文案充斥“95新、保存完好,低价急出”“卢浮宫珍宝,昨天刚从巴黎到手,价高者得”等表述,部分甚至配上作案图片,刻意关联劫案话题。

对此,有媒体记者向闲鱼平台反映不止一个卖家在售“被盗珠宝”。平台客服回应称,平台大数据也在多维度监测中,如果看到,也可直接在页面上发起举报,由人工专员介入,并进一步审核处理。目前,已将记者反映的相关情况上报,核实后回复。

有许多网友表示,这是在“玩梗”。部分商家回复消息时使用“玩抽象”“有点烫手”等模糊表述,部分直接要求“包邮”。但是不论商品真假,卖家出于什么目的上架售卖,这种行为是否都会存在法律风险?平台又该履行哪些监管职责?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的专业解读!

1.如果卖家以玩梗为目的,编造虚假售卖信息,是否违法?若卖家真的存在售卖相关商品的行为,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若卖家目的是“玩梗”,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其中第(一)项规定就是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即便卖家自认是“玩笑”,但这类内容一旦发布到网络,很可能被解读为“与失窃案件相关的线索”。若涉事卖家自己编造虚假的售卖信息,或明知是虚假信息仍在网络上传播,可能被依法处以拘留、罚款的行政处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玩梗”也需有边界。

若卖家真的存在上架售卖相关商品的行为,无论所售商品真假,均涉嫌犯罪。若所售商品为假,卖家是典型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根据现行司法解释,数额较大的标准是“3000元至1万元以上”,卖家所标99万的价格,显然已经远远超过立案追诉标准。

2.平台是否存在监管失职,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闲鱼作为二手交易电商平台,需依法履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严格履行审核、监测、处置的职责。

从新闻报道的情况来看,平台存在监管漏洞、失职。一是平台审核不足。卖家发布“卢浮宫被盗珠宝”售卖链接,文案含明显暗示“赃物”的表述,平台应通过关键词筛查、人工审核等方式及时发现此类违法违规信息。二是平台监测滞后。《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对发现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有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平台住所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平台的行为涉嫌多项法律法规和规定。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若未实施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处罚;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可处以罚款,并可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还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此外,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不得销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发现平台内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存在违反本法该规定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平台上所售的卢浮宫藏品无论真伪都禁止交易,因此若平台未执行上述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电子商务法,责令平台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罚款。

其次,若平台明知卖家售卖的是“卢浮宫被盗珠宝”,仍为其提供交易服务,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共犯。

除上述责任外,若因平台未履行监管义务,导致买家购买到赝品被骗,且平台无法提供卖家真实身份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买家可要求平台承担先行赔付责任;若平台明知或应知卖家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则需与卖家向消费者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