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被寄予战略厚望的城市,也是诸多重大国家战略的承载之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是上海的光荣使命。

“十五五”期间,国家面临新的变局挑战,也有新的战略机遇。上海要担起“龙头”使命,势必要置身国家的战略全局,展现特殊的战略功能、战略优势。

经过多年实践,上海已逐渐构筑起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势等一系列战略优势。作为“龙头”,上海的重要使命,就是进一步放大上述优势,并通过与国家战略的充分对接,助力国家层面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进而将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这座城市早早明确了“四个放在”的战略基点,各项重大事项特别是“五个中心”建设,必须始终站在落实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谋划推进。

从当前看,尤其要着眼国家所需、上海所能,持续放大各项国家重大战略的综合效应,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和支撑作用,更好为国家挑大梁、作贡献。

这势必要求上海自身加快相关领域的改革,因应新的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功能、提升能级。

比如“五个中心”建设,鉴于新一轮全球竞争和大国博弈的新情况,要着重在离岸和跨境金融、全球供应链管理、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等重点领域布局、突破,在人工智能等头部竞争领域进一步抢占先机,在数据跨境流通等敏感领域加快探索——以“着着先手”筑基成势,在国家需要之际第一时间下出“制胜一着”。

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整体性,在联动协同中提升整体能级。其中,尤其要注重发挥科创中心的引领作用,把握前沿趋势、聚力增强各中心的科技含量,推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还要强化金融中心的赋能作用,通过有效“输血”“活血”,构造出强大的创新链、价值链。

又比如,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重大改革开放试点任务,特别是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在取得前期成果之后,应尤其注重推广延伸,超越“首单”“个案”,形成丰富案例,通过应用的放量来实现优势的放大。这就要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系统设计,持续增强政策举措的针对性,并强化各项举措的协同耦合,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再比如,进一步牵头做深做实长三角一体化,强化创新协同、释放同城效应,不仅能构筑强大增长极,客观上也是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筑就坚固防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综合成本,客观上也将助推吸引全球要素资源特别是优质人才,掌握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权……上海肩负的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在“十五五”都可以创造出新的机遇。

关键之关键,就看能否准确把握上海发展的政治站位、总体定位、实践落位。这意味着,上海始终要对自己有更高要求——不仅要局部突破,更要系统集成;不仅要短期见成果,更要长期建机制;不仅要释放具体的改革红利、培育增长动能,更要在深层次开展富有预见性的探索和突破,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

更意味着,上海始终要坚持高站位、大格局——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这应当是融入城市血脉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