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暨沿沪宁城市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日活动在上海市普陀区的信泰中心举行,此次活动也被称为“首届沿沪宁协同创新大会”。会上,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长三角一体化实体服务载体——“沿沪宁协同创新中心”建成开放,“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同步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上,来自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八市一区领导悉数到场,参与当日举办的沿沪宁市长沙龙,共议产业特色优势与未来合作前景。上海黄浦区、徐汇区、浦东新区等各区领导也应邀出席此次大会。

沿沪宁协同创新市长沙龙现场。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普陀区科委副主任、沿沪宁协同创新专班常务副主任陆海透露,2025年以来,普陀与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八市共同签署沿沪宁协同创新合作备忘录。在此背景下,普陀区建设“沿沪宁协同创新中心”,集聚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技术资源、市场资源、产业资源等要素,推动普陀区打造成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孵化器和服务中心”。

2025年10月26日,“沿沪宁协同创新中心”建成开放,为江苏8市设立了“工位”。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沿沪宁协同创新中心”设立在信泰中心的42楼,为江苏八市设立了“工位”,设有文旅服务窗口、金融窗口、人才服务窗口等,同时也展出了一部分沪宁产业创新带在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方面的典型成果,其中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微针医药产品、肝癌辅助创新诊断产品等。

沿沪宁协同创新中心内展示了部分创新成果和案例。

陆海介绍,该中心是一个集展示、服务、会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载体。除了展示创新成果外,在服务功能上,中心将聚焦人才、金融、政务、出海等板块,推动长三角人才数据互通、提供投融资对接与路演、实现更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并为沿线企业出海提供咨询与支持。在会客功能方面,中心将通过举办各类产业论坛、前沿研讨和项目路演,促进沿沪宁城市企业、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的对接合作。

普陀区科委副主任靳文娟告诉记者,2025年以来,涵盖资源、需求、合作的“三张清单”梳理工作在各城市间密集展开,以此促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为了让“三张清单”上的资源与需求高效流动起来,普陀区同步打造了“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

“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

“这个平台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进行打造,上海普陀区乃至全市各区、沿沪宁8市的各个高校、机构、企业等都可以在这里发布需求,也可以根据需求搜索相关关键词在这里找到对接的项目和平台。这些需求可以是某项技术需求、融资需求、人才需求等。”靳文娟说,平台背后也匹配了智能算法,可以精准触达使用者的需求,“在线平台做好了初步的需求对接之后,我们还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经理人’提供后续服务,这些技术经理人主要是高校老师、企业研发人员以及市场拓展人员、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确保合作的项目能正式落地。目前这一平台从7月试运行上线至今已经搜集了553个需求,包括技术、融资等需求,同时也促进了1600万元的签约合作项目落地。”

靳文娟进一步指出,此次大会也邀请到了上海各区领导共同参与,“我们也希望上海各个区能共同参与到沿沪宁创新产业带建设中来,大家合力做好这件事,服务长三角,推动科技、金融、人才、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在城市间高效流动,构筑面向未来的新发展动能。”

此外,“沿沪宁产业创新贷”也在会上发布。该项金融服务面向多领域,首期精准锚定“数智健康”产业赛道,致力于为沿线企业提供覆盖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全流程的定制化金融支持,为普陀区打造科创金融集聚区、强化沿沪宁产业链接能力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