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进入四季度,市场风格出现一定切换,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股一度出现回调。不过从整体趋势来看,当前市场仍处于牛市格局,场外资金加速入场,外资投行也纷纷看好中国资产。四季度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预计仍将延续。
科技板块经历调整后,正吸引资金重新布局,包括人形、芯片半导体、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在短暂回调后已有所回升。相比之下,创新药板块调整幅度较大。今年二季度,创新药尤其是港股相关标的涨幅显著,主要逻辑在于中国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具备成本优势与工程师红利——大量高校毕业生投身研发,使国内企业有望成为全球大型药厂的研发基地。今年以来,已有涉及上百亿美元的交易发生,即跨国药企收购国内创新药资产。
然而,创新药板块在前期大幅上涨后,面临获利回吐压力。叠加美国特朗普政府新政策对中国创新药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该板块近期持续回调。尽管当前趋势仍偏弱,但经过大幅下跌,部分优质公司已逐步显现估值吸引力。未来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公司仍具备上行机会,但下一轮上涨预计将更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二季度普涨行情有所不同。
四季度行业轮动加快。除前三季度表现强势的科技股外,红利板块如银行、电力等,因其稳定回报特征,受到大资金关注。新能源板块则受益于“反对内卷、推进去产能”的政策导向,以及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进展,有望迎来新的表现机会。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柳欣妍在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透露,全球电池出货量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占总出货量比重达69%,在下一代电池技术方面也有望实现突破。
消费白马股已低迷较长时间,四季度作为传统消费旺季,部分品牌消费品或迎来估值修复机会。尽管反弹幅度可能有限,但预计将从底部逐步回升。在当前市场轮动频繁的背景下,部分滞涨板块有望获得资金布局。
受集采政策影响,仿制药企业及部分中小企业盈利弹性有限,较难出现大幅反弹。品牌中药类同消费品,在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增长承压。近期,消费品以旧换新目录扩大至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品类,或对消费形成一定支撑,但根本性提振仍需依靠居民收入提升。
居民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在当前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提高工资性收入面临挑战,因此财产性收入成为关键。目前楼市成交低迷、供过于求,房价尚未企稳,财富效应有限。相比之下,股市成为当前居民实现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渠道。前三季度居民存款新增12万亿元,累计已超160万亿元,而银行存款利息较低,资金具备向权益市场转移的动力。股市的赚钱效应有望吸引居民通过直接入市或购买基金等方式增加权益资产配置。
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搬家”,为A股和港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也是本轮牛市持续的重要基础。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财产性收入后,居民消费能力与信心将随之增强。近日有官方媒体发文指出,股市是提升居民消费底气的重要途径,与此处观点一致——股市已成为拉动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随着市场重心上移,越来越多板块将迎来轮动机会,投资者有望获得良好回报,形成“市场上涨—财富效应—消费提振—经济复苏”的正向循环。这不仅有助于资本市场进一步回暖,也能推动消费增长,有效缓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一方面通过去产能与反内卷减少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提振消费消化终端产品,产能过剩局面有望逐步改善。
“十五五”规划即将公布,作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其中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表现机会。科技作为本轮牛市的主线,这一逻辑并未改变,投资者可继续保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