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7日,以“发展智慧灌溉 数智赋能农业节水”为主题的第四届智慧灌溉大会在江苏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与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联合主办,通过技术研讨、成果展示、实地观摩等多元形式,汇聚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智慧灌溉发展路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在开幕式上强调,我国农业正从“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模式,加速向“靠科技、靠创新”的现代化路径转型,面对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水资源刚性约束趋紧的挑战,用更少的水种出更多更好的粮,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他强调要强化智能农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智慧灌溉技术熟化基地,搭建复合人才培养平台,推进国家农业节水增效、粮食稳产高产。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高文伟表示,昆山始终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推进,将智慧灌溉作为破解“人多地少水紧”矛盾的关键抓手。当前,昆山已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推广智能灌溉技术,通过智慧灌溉改造的农田亩年均节水20%以上。

大会特设的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王景雷指出,智慧灌溉面临精准调控难、区域适配性不足等挑战,需要突破传统学科边界,推动农业科学、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这一多学科融合的发展格局正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核心路径。

在成果发布与项目路演环节,一批覆盖温室、大田、稻田等多场景的智慧灌溉解决方案集中亮相。从“温室水肥一体化智能调控装备”到“稻田精准智能控灌系统”,技术成果呈现出从通用型向场景化精准适配的明显趋势。

企业与科研团队针对技术落地痛点,推出“移动式灌溉首部系统”等智能装备,分享灌区信息化建设方案,推动技术高效应用。

王景雷表示,我国智慧灌溉技术已从单一设备改进迈入系统性技术重构阶段,正在从科学研究向规模化应用加速迈进。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节水的深度融合,智慧灌溉将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筑牢水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