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保新知



  在寿险业第三套生命表发布近十年之际,第四套生命表官宣编制完成。

  10月29日,在2025年论坛年会上,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

  同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部署,金融监管总局指导精算师协会编制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以下简称“第四套生命表”)。为规范人身保险业科学使用第四套生命表,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与此同时,中国精算师协会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精算师协会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指导下,开展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的编制工作,并于近期发布。

  从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通知》来看,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规范人身保险产品费率厘定对生命表的使用。二是规范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对生命表的使用。三是规范分红保险红利分配对生命表的使用。四是强化保险公司精算工作的主体责任。五是积极发挥精算师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

  《通知》的出台对市场有什么影响?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第四套生命表反映的人群风险变化特征,有助于保险公司科学精准设定保险保障责任,提供更加丰富多样、质优价稳的保险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要。《通知》对人身保险业科学规范使用第四套生命表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行业持续提升产品定价精准性、科学性,强化风险防控前瞻性、有效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套生命表

  经验生命表是保险行业依据被保险人实际死亡数据编制的统计表,用于产品定价与责任准备金评估。

  通俗地说,生命表就是一张“人群死亡规律统计表”,保险公司用它来预测每个年龄大概有多少人会去世,从而精准算出投保人该交多少保费。

  为顺应人口死亡率与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生命表每十年左右就会修订一次。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第一套生命表是199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保险业经验生命表(1990—1993)》。2005年12月,原保监会公布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于2006年1月1日起生效,这是我国第二套生命表。

  第三套生命表从2016年启用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预期寿命持续延长,保险人群死亡率呈现出新的变化与趋势,原有生命表已不能科学地反映实际风险状况,制约了人身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保障水平的提升。

  其实在2024年初,中国精算师协会就向人身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下发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3)》(简称“第四版生命表意见稿”),标志着我国第四版生命表进入筹划阶段。

  今年10月29日,中国精算师协会表示,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指导下,精算师协会组织行业力量,在全面收集数据、深入经验分析、充分研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扎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现已编制完成了2025版生命表。

  中国精算师协会就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答记者问时表示,本次生命表编制的主要成果包括三方面:

  一是全新编制了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充分反映保险人群最新死亡率经验变化,体现养老类业务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和非养老类业务二表适用业务的当前发生率经验,为人身险产品定价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切实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二是首次编制了单一生命体表。首次以被保险人证件号而不是保单号为线索,跨公司和险类研究单一生命体死亡率,切实反映保险人群个体生命规律,提升与人口死亡率的可比性,加强与人口死亡率的比较研究。

  三是系统总结项目经验成果。将形成《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编制报告》及《国民人口老龄化应对教育读本》,针对不同受众,多维度展示生命表项目成果,为行业内外提供多层次、多维度参考。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则表示,2025年,精算师协会编制了第四套生命表,此次编制采集了行业近十年全量保单数据,数据样本量全球保险市场第一。

  生命表新变化

  根据2024年初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的第四版生命表意见稿,第四版生命表在保留第三版生命表非养老一表、二表、养老类业务表的基础上,新增大湾区部分以及单一生命体男女表。

  从第四版生命表意见稿披露的数据来看,有几点变化值得关注。第一,死亡率下降。总体而言,第四套生命表的死亡率,较第三套相比下降20%—30%。

  第二,预期寿命总体延长了2—3岁。以非养老类业务一表为例,2023版生命表中,男性预期寿命为78.34岁,提高了2岁;女性预期寿命则为84.53岁,提高了2.8岁。从整体看,女性的预期寿命依旧高于男性。

  第四版生命表意见稿还有一点颇为引人注目,即与第三版生命表相比,新增了3张大湾区专属经验生命表。

  大湾区保险市场有其特殊之处,它不仅仅是广东、香港、澳门三个保险市场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在 “一国两制”框架下,以“跨境”为核心特征,深度融合、高度开放、充满创新活力的保险区域。

  这也解释了为何大湾区保险市场频放政策红利。如10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有关保险连接证券事项的通知》,提出为丰富巨灾保险风险分散渠道,支持有意愿的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所谓“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是由保险公司以比例再保险的方式将保险风险分给专门设立的特殊目的保险公司。

  再如《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到,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保险集团、再保险机构、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法人机构,支持保险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资产管理、营运、研发、后援服务、数据信息等总部。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等更多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服务等。

  影响有多大

  生命表是寿险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对于投保人来说,最需要知道的是生命表数据更迭对购买寿险产品会产生哪些影响。

  分析来看,在死亡率下降、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身故类保险产品如定期寿险、定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发生率将降低,从而保费价格有下降空间。对于投保人来说,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与此前相同的保障。

  而对于增额终身寿险来说,其主要用来实现强制储蓄、保值升值,身故保障略低,死亡率对保费影响较小,其保费主要受预定利率和预定费用率影响。

  与之相对的是,在人均预期寿命提升下,保险公司所承担的生存金也将更多,导致成本增加,所以养老类年金险产品的保费或将提高。

  当然,生命表只是影响寿险产品定价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利率(保险公司预计能从保费投资中获得的回报率)、费用(公司的运营成本,包括员工薪资、营销渠道成本、行政管理费用等)同样也会影响寿险产品定价。

  因此,虽然生命表出现更新迭代,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保险公司都会迅速调整费率。毕竟,每家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理赔政策、目标市场等并不一样。

  不过,仍需要指出的一个宏观背景和行业现实是,在长端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寿险产品结构也在进行调整,寿险公司正大力推动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销售转型。

  在10月29日中保协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上,保险业专家认为,人身险行业积极应对挑战,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初见成效,“报行合一”深入开展,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成绩显著,经营服务质效稳步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保险业专家就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发表了意见,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0%。

  这也意味着,低利率环境和第四套生命表,将共同倒逼寿险公司进行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何能精准进行风险定价、高效运营并成功将业务重心转向保障和真正满足客户长期养老需求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