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普遍认为降息周期已近尾声,但强势欧元与通胀压力或迫使央行未来重新评估政策方向。
当地时间10月30日,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将存款机制利率维持在2.00%,主要再融资利率维持在2.15%,边际贷款利率维持在2.40%。这已是该行连续第三次按兵不动。上一次降息是在今年6月,当时欧元区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水平。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会后表示,欧洲央行“目前处于一个不错的位置”,通胀已基本回到目标附近,前期政策效果仍在发挥作用。她同时强调,当前全球贸易局势复杂、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政策制定者必须保持耐心与灵活”。
欧洲央行在声明中也提到,“通胀率仍接近2%的中期目标,管理委员会对通胀前景的评估基本保持不变。”声明称,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欧元区经济依然展现出韧性,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稳健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此前的降息举措,仍为增长提供支撑。
不过,欧央行同时警告,前景仍存不确定性,尤其是持续的全球贸易争端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虽然欧元区9月通胀率小幅升至2.2%,高于8月的2.0%,但主要受服务价格推动。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内进一步调整利率的可能性有限。
降息周期或已接近尾声
周四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2%,高于市场预期,强化了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的判断。这一结果被认为表明,尽管美国贸易关税带来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依然展现出韧性。
欧洲央行重申,其利率决策将继续采取“逐次会议决定、依赖数据”的方式。不过,多位官员近期表示,降息周期已接近或处于尾声。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奥地利国家银行行长科赫尔(Martin Kocher)表示,只要不出现“剧烈”变化,欧洲经济“尚可”。他在华盛顿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时称:“目前我认为情况良好。因此,只要没有出现迫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变化,就没有理由调整政策。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是的,降息周期接近或已经结束,但现阶段没有理由预先承诺。”
法国央行行长弗朗索瓦维勒鲁瓦德加洛(Franois Villeroy de Galhau)则表示,应在利率路径上保持“灵活与务实”的态度,并补充说:“我们处于有利位置……但有利位置并非固定不变。”
10月中旬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预计欧洲央行今年将维持存款利率不变。在接受调查的79位经济学家中,有45位(占比57%)认为,到2026年底利率仍将保持当前水平。
政策分化与欧元走强风险
欧洲央行连续三次维持利率不变,与美联储的降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市场对欧元走强、出口竞争力削弱及通胀压力的担忧。
受到美国关税冲击及欧元今年以来累计上涨约12%的影响,出口依赖型经济体承压。但近期商业调查显示,欧元区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德国政府计划增加基础设施与军备支出,预计明年将带动增长。
拉加德表示,她“对目前的增长并不悲观”。
市场普遍认为,欧洲央行的降息周期已接近尾声,预计到2026年底再次降息的概率不足40%。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在欧元走强、进口成本下降导致通胀偏低的背景下,欧洲央行可能被迫进一步放松政策,特别是在美联储持续降息、利差继续扩大的情况下。
ING全球宏观主管布雷泽斯基(Carsten Brzeski)认为,如果强势欧元继续施压,“欧洲央行或许会在今年12月或明年初再次降息”,尽管目前央行口径仍强调暂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