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梵高展:家族延续的画家梦”近日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展出。展览以荷兰梵高博物馆藏品为核心,呈现了梵高的画作、书信以及罕见的梵高家族收藏的其他艺术家画作等,讲述在梵高辞世后,梵高的弟弟提奥一家在梵高作品保存与传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梵高家族的收藏到梵高博物馆的建立
展览展出的梵高画作主要来自提奥一家的收藏,涵盖梵高早期至晚期的作品,不仅勾勒出梵高的创作生涯,亦见证了提奥一家让梵高声名远扬的历程。尤其值得注目的是一幅《作为画家的自画像》,梵高的弟媳约翰娜邦格(Johanna Bonger)(1862–1925)曾回忆说,在梵高所有的自画像中,这幅画最接近她第一次见到梵高时的印象。

《作为画家的自画像》,Vincent van Gogh,1887年12月-1888年2月,梵高博物馆(文森特梵高基金会)藏
梵高家族的收藏历史,始于文森特梵高去世后,大部分作品由他的弟弟提奥继承。三位家族成员,他们不仅继承了这些收藏,还为将文森特的作品推广到全世界做出了贡献。
提奥(Theo van Gogh)( 1857-1891)是梵高的弟弟,一直在经济上和精神上支持决心成为画家的哥哥。1873年,15岁的提奥在叔叔的介绍下进入画廊从事艺术经纪相关工作,先后工作于布鲁塞尔、海牙、伦敦,最终于1879年移居巴黎。他对印象派以及其它前卫艺术抱持高度兴趣,并对梵高的艺术观产生了影响。

提奥(Theo van Gogh)( 1857-1891)
梵高的作品也成为提奥生活的一部分,他对哥哥的支柱通过作品得到了回报,他的公寓里挂满了梵高的画作。梵高去世后,提奥忙于筹办梵高回顾展,但身体逐渐恶化,最终在梵高去世半年后也不幸离世。提奥的遗产包括了大量梵高的作品,此外还包含了兄弟俩所收藏的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浮世绘,以及梵高的大量书信。

约翰娜邦格(Johanna Bonger)(1862–1925)
提奥离世后,他的妻子约翰娜邦格(Johanna Bonger)(1862–1925)承担起管理这批庞大遗产的重任。约翰娜邦格出生于荷兰一个中产家庭。在荷兰从事英语教师和翻译工作,1889年与提奥结婚。1891年1月,提奥去世后,她返回荷兰,继承了提奥一半的财产,并管理他们儿子的遗产直到他21岁(即1911年)。约翰娜邦格一生致力于推广梵高的艺术,通过将作品借展、出售,以及整理并出版大量书信,成功地让梵高的才华为世人所知。1924年,即她去世前一年,她将《向日葵》出售给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进一步巩固了文森特的声誉。1925年,约翰娜邦格去世时,梵高的作品已享誉全球,并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

《盛开的杏花》 梵高
梵高的侄子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90–1978)从小在充满梵高作品的环境中长大,梵高著名画作《盛开的杏花》就是梵高为庆祝他的诞生,创作并赠送予他。文森特威廉梵高长大后从事工程师工作,自1945年以后,他开始深度参与梵高家族的收藏事务,并决心不再出售任何梵高画作。1960年,文森特梵高基金会成立,1962年,他将大部分收藏的所有权转交给基金会。作为回报,荷兰政府着手兴建梵高博物馆,向公众永久性地展出梵高作品。1973年,梵高博物馆正式开馆。

梵高兄弟的收藏
除了梵高画作,展览展出了众多较为罕见的梵高与提奥兄弟两人的收藏。兄弟俩的收藏不仅传达了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氛围,还为理解梵高的艺术提供了重要线索。
梵高和提奥从十几岁起便开始在画廊工作,平价的版画艺术自年轻时便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购买版画(包括原创和复制品),并偶尔互赠作品。决心成为画家的梵高尤其深受法国和英国杂志上插图的巨大影响。在巴黎,他也开始收集当代艺术作品。梵高用自己的作品交换一些藏品,也由此获悉其它画家同行对他作品的评价。梵高尤其热衷于购买浮世绘,并从中获得艺术上的启发。

《文森特梵高肖像》,John Peter Russell,1886年,梵高博物馆(文森特梵高基金会)藏
《文森特梵高的肖像》这幅画作是梵高的挚友之一、澳大利亚印象派画家(1858–1930)约翰彼得拉塞尔描绘的梵高肖像。画中梵高侧身站立,扭头看向画幅之外,与观者的视线直接触碰,右手拿着一支画笔。这幅画作是梵高最喜欢的肖像之一。在从圣雷米疗养院寄给提奥的信中,梵高曾要求:“请珍惜拉塞尔为我画的肖像。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有观点认为,作为回赠,梵高送给拉塞尔的是一幅在巴黎所画的三只鞋子的静物画。拉塞尔是早期将印象派风格带入澳大利亚艺术圈的重要人物,梵高在巴黎与他相识并建立友谊,尽管之后梵高搬到了南法国,二人仍然保持密切联系。

保罗高更《雪中的巴黎》 1894年,油画,画布
《雪中的巴黎》是高更在1893年从为期两年的塔希提岛之行归来后创作的作品,描绘了他在巴黎工作室窗外看到的雪景。在阳光的照射下,被白雪覆盖的城市一角呈现出生动而美丽的景象。
这幅作品并非梵高兄弟的收藏,而是源自梵高的弟媳约翰娜邦格。高更曾与文森特梵高在南法阿尔勒共度了两个月。他曾联系邦格取回自己拥有的三幅梵高作品。此作被认为是高更为表达感谢而赠送给邦格的作品之一。

歌川国贞《花源氏夜影》1861年
文森特梵高在确立新的表现方式时,参考了日本美术,并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在阿尔勒,他将浮世绘挂在工作室中,并写信给提奥:“请考虑一下。那些日本人教给我们的东西,难道不像一种新的宗教吗?他们生活得如此简朴,融入自然中。就像他们自己是田野中盛开的花朵一样。我觉得,如果能学习日本美术,我也会变得像他们一样更快乐、更阳光,甚至我们这些受教育和习俗束缚的人,也能自然地回归大自然。”

欧内斯特库奥斯特 (Ernest Quost) 《蜀葵盛开的庭院》
这幅作品的主角是盛开、充满生命力的蜀葵。梵高高度评价库奥斯特所描绘的蜀葵,在他南法创作时,曾考虑过像这样描绘向日葵。从梵高在奥维尔逗留时的信件中得知,他曾计划前往巴黎见库奥斯特,并试图收藏他的作品。
梵高的绘画与素描
文森特梵高决定成为画家的时间相对较晚,直到1880年在他27岁时才作出这个决定。最初的三年,他主要在海牙磨炼素描技艺,随后在纽南开始创作油画。1886年,他前往巴黎,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已经过时,于是开始采纳新的笔触技巧和色彩表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888年2月,他移居南法,在阿尔勒度过了一年零三个月,在圣雷米-德-普罗旺斯度过了一年,最终确立了自己的表达风格。1890年5月,他移居巴黎郊外的奥维尔-瑟尔-瓦兹。尽管他持续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但他最终用手枪击中了自己的胸部,并于7月29日去世,年仅37岁。在短短十年的画家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惊人的作品。

《农舍》,梵高

《播种者》梵高
梵高家族继承了超过200幅画作和500幅素描与版画,这些作品如今都存放在梵高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梵高收藏。

文森特梵高《女子头像》 1885年4月,油画,画布
在画业的初期,梵高的目标是成为描绘农民的画家,并创作了大量的习作。这些作品最终汇聚成了他荷兰时期的代表作《吃土豆的人们》,展出的这幅《女子头像》也是其中之一。在这段时间里,梵高通过书本学习色彩理论,并在创作中尝试各种方法。在这幅作品中,补色的效果也被加以应用。由于色调较暗,可能不太容易察觉,但画面中的脸部和帽子呈现出红色调,与衣服等部位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森特梵高《插有银莲花的花瓶》 1884年秋至冬,油画,画布
随着对色彩理论兴趣的加深,梵高开始接触静物画,这本来是他之前很少涉及的题材,因为他认为静物画是进行色彩训练的好方法。1884年晚秋到初冬,他开始创作植物静物画。本作中,银莲花和几种秋天变色的叶子被组合在一起。银莲花本身并不开花,画中描绘的是它秋季时长出银白色的荚果。由于这种植物呈现出像硬币一样独特的外形,梵高将其与忧郁和离别的情绪联系在了一起。

《有剑兰和翠菊的花瓶》,Vincent van Gogh ,1886年8月至9月,梵高博物馆(文森特梵高基金会)藏
约翰娜邦格出售的梵高画作
在与提奥结婚之前,邦格并没有特别与艺术相关的背景。然而,在巴黎与提奥共同生活期间,她逐渐掌握了关于梵高等近现代艺术的知识。在继承了提奥的大量作品后,邦格也逐步熟悉了个人收藏家、美术馆以及艺术交易机制。她定期出售作品,既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建立文森特梵高的声誉。

会计账簿记录了梵高作品的销售清单
提奥和邦格的家庭会计账簿展示了邦格所做的这些努力。在提奥去世后,关于梵高作品出售记录被详细记载,账簿中详细记录了邦格将哪些作品、在何时以何种价格出售给了何人。账簿中所记录的超过170幅画作和44件纸本作品已得到进一步确认,是研究梵高的极为宝贵的资料。

文森特梵高 《蒙马特的菜园》 1887年,油画,画布 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
《蒙马特的菜园》这幅作品目前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该美术馆于1905年举办了梵高的个人回顾展,展出了超过470件作品,这次大规模的回顾展为画家的评价奠定了重要基础。《蒙马特的菜园》是梵高在巴黎创作的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仍保有乡村气息的蒙马特宁静风光。约翰娜邦格在会计簿中也记录了这幅作品的销售信息。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