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同时,一批影响公众生活多个方面的民生政策也开始实施,其中涉及年满13周岁女生可免费打HPV疫苗、新车上牌不用再跑车管所和家用防灾应急包国标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正式施行
今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将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提出,各单位要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对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养老机构、托育机构及大型体育场馆等单位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练予以指导。此外,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哨点,多途径、多渠道开展监测,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促进医防融合,提高应对保障水平。医疗机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优化诊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救治能力,注重发挥中西医优势,提高救治效果。
新法规定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
9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法治宣传教育法明确法治宣传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规定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同时,抓住“关键少数”和“未来多数”,明确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从青少年开始抓起。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定,将法律知识纳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内容,将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实行法治宣传教育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应当列入年度述职内容并接受监督等等。
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将施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网络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网络遭受攻击、网络存在漏洞隐患、软硬件缺陷或故障、不可抗力等因素,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其中的数据和业务应用造成危害,对国家、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该法规定,因网络运营者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网络安全事件,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对网络运营者及有关责任人依法从重处罚。目前,网信部门已开通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邮件、传真等六类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渠道,网络运营者、社会组织和个人可通过上述渠道向网信部门报告网络安全事件。
年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
国家疾控局等七部门10月30日联合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有关要求,切实降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宫颈癌等疾病负担,充分发挥疫苗在防控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满足防病需要和群众健康需求,经国务院同意,决定自2025年11月10日起,在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组织各地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间隔6个月)。此前已自费接种首针疫苗的适龄女孩,也可免费接种第二针。当地接种计划开始实施后,可以前往当地接种机构进行接种。
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不用再跑车管所
公安部10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1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推动车辆销售发票、购置税、保险等信息共享核查,实现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全业务数字化办理,群众免予提交纸质材料。同时,在“交管12123”App开发应用新车上牌模块,网上集成选车、购险链接和选号、上牌等服务,实现新车信息联网共享,群众购置新车后不需要再到车管所验车,足不出户网办登记上牌。据了解,公安部11月1日起实施7项公安交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措施,包括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服务、网上办理解除机动车抵押登记、网上办理大件运输车辆临时号牌、网上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转籍信息网上转递、便利网上办理驾驶人考试业务、网上申请校车驾驶资格。
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免税店经营品类
财政部等五部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旨在进一步发挥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作用,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吸引外籍人员入境消费,促进免税商品零售业务健康有序发展。通知从四方面完善了免税店政策,其中提到,优化国内商品退(免)税政策管理,积极支持口岸出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销售国产品,鼓励免税店引入更多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优质产品,增加国产品在免税店的销售。进一步扩大免税店经营品类,将更多便于携带的消费品纳入经营范围,新增手机、微型无人机、运动用品、保健食品、非处方药、宠物食品等热销商品,丰富旅客购物选择。通知还明确,放宽免税店审批权限,支持地方因地制宜整合优化免税店布局。
新生产锂离子电池将有唯一身份编码
为加强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与质量管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锂离子电池编码规则》(GB/T 45565-2025),并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赋予每个新生产电池产品唯一身份编码,适用范围覆盖从单体电池到电池系统的全层级产品。通过“一池一码”可以实现从生产端到回收端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管控,为产品溯源和行业监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将组织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标准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推进锂电池标准体系相关标准的有效衔接与协调统一,筑牢锂电池产品安全生产底座。
家用防灾应急包国标提供精准化保障
2025年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修订发布的《家用防灾应急包》国家标准(GB/T 36750-2025)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家里的“生命守护包”有了更科学、更实用、更规范的标准指南。与2018版国标相比,新国标首次将应急包明确划分为基础型和扩充型,为不同家庭提供了精准化的防灾解决方案。基础应急包的应急物品从2018版国标中的7项增加至38项。像多功能手电筒、高频口哨、急救毯、止血带等都在列,可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基本生存需求。
鼓励支持银行卡清算机构风险信息共享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围绕银行卡清算机构行政许可、运营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原《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办法》提出,银行卡清算机构应当建立交易风险监测体系和风险信息共享机制,提示成员机构对存在风险的交易、银行卡、支付受理终端和特约商户等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鼓励和支持银行卡清算机构之间进行风险信息共享。
应公平无歧视地为用户提供油气管网设施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将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是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国家要求建立相应制度,公开与公平开放服务相关信息,公平、无歧视地为符合条件用户提供油气管网设施服务;在具备服务能力的情况下,不得拒绝为符合条件用户提供服务或者提出不合理要求。《办法》与能源法中公平开放罚则充分衔接,明确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违反规定的9种情形,并根据不同违规情形设置相应的处罚标准,便于各级能源主管部门一线执法。同时,为防止部分用户恶意扰乱市场秩序,明确用户违反规定的5种情形,保障油气市场秩序稳定有序。
最高法调整完善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对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范围作出调整完善,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规定》新增四类网络案件由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将 “网络数据权属、侵权、合同纠纷”“网络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纠纷”“网络虚拟财产权属、侵权、合同纠纷”“网络不正当竞争纠纷”纳入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规定》施行后,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市辖区内应由基层法院审理的上述案件将分别由三家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此外,结合民事案件的管辖调整,《规定》同步调整互联网法院管辖的行政案件、涉外涉港澳台案件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