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图画‘人民城市’手册”系列丛书《黄浦江老建筑地图》和《苏州河老建筑地图》在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暨第27届长三角城市科学创新论坛正式发布。本丛书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苏州河畔与黄浦江边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

黄浦江,是上海近代历史建筑的线性聚集带,汇聚了金融办公、市政与工业建筑、居住建筑等不同的建筑类型。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探索,黄浦江沿岸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利用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为城市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为国际和国内其他滨水空间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黄浦江老建筑地图》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编撰,涵盖黄浦江沿岸99座历史建筑。地图不仅精准勾勒出浦江两岸错落有致的历史建筑,更以它们为载体,深度挖掘其背后承载的城市记忆与文化基因,展现东方大都会的独特魅力。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宿新宝发表《江畔漫步,阅读城市年轮》分享。本文现场图均由主办方提供。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洪继梁与上海市交通委原主任孙建平共同发布《黄浦江老建筑地图》。

苏州河,作为上海除黄浦江之外的主要航道,其沿岸曾见证了上海的繁华与变迁。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和破败的“老旧城区”变成了“生活秀带”和“创新空间”,苏州河已然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苏州河中心城段沿岸滨水空间共有103栋优秀历史建筑,沿河漫步,两岸历史建筑资源丰富而独特。东段凸显了近代海派都市和金融贸易风采,聚集了大量上海开埠和租界时期留下的建筑体;中段呈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和红色工运历史特色;西段则表现出水岸绿色和人文科教融合的特点,坐落着中国现代教育先声。

《苏州河老建筑地图》由澎湃新闻旗下城市智库澎湃研究所参与编撰,特约陈丹燕、薛理勇、乔争月、沈思睿、易臻真、汪伟、朱怡晨等学者撰稿,本册将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众展示苏州河畔建筑风貌,串联起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传承。

澎湃新闻副总裁、澎湃研究所所长张俊发表《穿越103张门牌:一江一河IP塑造初探》分享。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洪继梁与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原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剑豪共同发布《苏州河老建筑地图》。

配合《黄浦江老建筑地图》和《苏州河老建筑地图》发布,澎湃研究所策划制作了系列文创产品,相关文创周边即将上线,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