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落实《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期货做市交易业务自律管理,中国期货业协会于今日正式发布关于实施《期货做市交易业务管理规则》通知,并自2025年12月1日起实施。 

自2017年期权上市以来,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开始参与期货交易所相关品种合约的做市,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成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做市商群体。
协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作为交易型业务,做市对展业机构的资金投入、交易能力、技术系统、合规风控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协会有必要督促公司尽快建立健全做市业务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防范做市业务风险。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和自律管理实践,在证监会指导下,协会启动了做市业务专项规则的起草工作。“
此次《做市规则》紧扣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旨在引导期货做市机构以提高市场定价效率、促进交易达成为目的,以服务市场功能发挥为导向,坚持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构建覆盖做市业务全链条的管理体系,突出重要环节和事项管理。
一是加强监管协同。参考交易所做市商管理相关要求,从强化期货做市机构风控合规的角度提出自律要求。协会在证监会指导下,加强与派出机构、交易所等各方协作和信息共享,共同推动做市业务合规稳健发展。
二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系统梳理做市业务交易、风控、内控等环节管理,强化全流程风险防范,包括事前对品种与策略的评估,事中对风险限额的监测监控,以及事后对风险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三是提升合规管理水平。从做市展业条件、对市场影响以及不当获利等方面,明确业务行为底线要求,禁止业务外包、扰乱市场以及开展违法违规活动等。
《做市规则》共六章三十五条,分为总则、交易管理、风险管理、内控管理、自律管理、附则,涵盖做市业务前中后台,贯穿做市业务全过程。
一是明确展业前提和业务范围。期货做市机构在取得交易所认可并签订做市相关协议后,才能开展指定品种的做市业务。
二是细化交易环节管理要求。期货做市机构需要重点加强做市账户、品种与策略评估、报价、对冲、系统、应急等环节的管理,严守业务底线,不得利用做市业务扰乱市场或开展违法违规活动等。
三是建立健全风控内控机制。期货做市机构需要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设立风险限额管控,加强资金与持仓监控,做好风险应急处理安排;在内控管理方面,期货做市机构应当完善做市相关制度建设,加强业务决策授权管理,确保业务独立和有效隔离,设置专门部门与人员,加强人员廉洁从业建设。
四是强化自律管理职责。协会从收取业务信息、加强监管协同、开展自律检查等方面,加大对期货做市机构做市业务的自律管理,提高行业做市业务合规化水平。
规则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
据悉,2024年9月,协会就《做市规则》向证监会系统相关单位、全体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公开征求意见,共收集到75条宝贵建议,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做市对冲管理、异常交易监测、人员岗位设置、业务隔离范围等实操性较强的领域。
中国期货协会结合行业展业现状,吸收采纳了47条意见建议。
吸收采纳的意见主要包括:一是考虑到做市交易策略中已涵盖对冲策略,删除按品种制定对冲策略相关要求;二是考虑到交易所已明确豁免做市商的频繁报撤单,删除相关异常交易监测要求;三是明确做市交易岗和风控岗不得互相兼职,不限制风控和技术人员所属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与做市业务相关的工作即可;四是考虑到做市资金占用受交易所政策和做市品种资格影响,在确保资金流动性充足的前提下,删除做市与其他业务在资金方面的隔离要求。
此次还公布部分未采纳的意见彰显了监管的坚守。
一是建议细化在对冲权限、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考虑到各公司在实操中各有不同,根据具体情况把握细节,未予采纳;二是建议将压力测试开展周期由每季度改为每年,考虑到做市交易随市场行情变化大,风险监控和应对及时性要求高,未予采纳;三是建议将资料保存期限由20年缩减至5年,考虑到与现行《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指引》等规则保持一致,未予采纳。
财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