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宿迁市委组织部发布一则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其中包括:亓俊先,男,汉族,1990年7月生,大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共青团宿迁市委副书记,拟任市直事业单位正处职干部。
公开资料显示,亓俊先,安徽阜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7月,亓俊先来到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北镇老庄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2012年10月,亓俊先被推选为宿城区团委副书记,兼任老庄村大学生村官。
此后,他还曾担任过宿城区屠园镇党委书记等职。
人民网2013年5月曾刊文《青春梦溢泥土香——记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大学生村官亓俊先》介绍,2011年7月,他放弃了出国继续深造的机会,来到宿迁市当一名大学生村官。不到两年时间,他从学生变成了村里的一分子,也成长为村民信得过的村干部。
亓俊先任职的第一站在宿城区洋北镇老庄村。虽说在农村长大,可因为一直上学,他既没干过多少农活,对农村的情况了解也不多。初来乍到,怎样才能真正融入村里呢?刚到村里,他天天骑着自行车往返15里路下村走访村民。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随身带着民情日记本,白天走访,晚上记录整理、总结思考,很快就和村民熟悉了,也加深了对老庄村的了解。
在老庄村,老革命张元喜经常笑着跟别人说起亓俊先第一次到他家走访的尴尬事。那天,他在张大爷家门口站了好几分钟,心里直打鼓,觉得难为情,不知道进门该说什么话。这时,恰好张大爷要出门,见他站在门口,便热情地把他拉进家,聊起了家常。听说是刚分来的大学生村官,老人家连声说:“好啊好啊,年轻人不怕吃苦,到咱老庄来,欢迎你!”老人家的热情淳朴化解了他第一次走访的尴尬,也给了他继续做好走访工作的勇气。
在村里,遇到村民他就主动打招呼,聊天时有板凳就坐板凳,没板凳就坐砖头,没砖头就坐在地上。看到哪家在干活,他就过去帮一把。慢慢地,当地方言他能听懂了,一半以上的村民认识了他。半年间,他走访了260多户,写了10多万字的民情日记。现在,老庄村的基本情况如何、村民收入怎样、哪些家庭有困难、谁家老人生病、谁家房子漏雨、谁家婆媳不和等等,他都了如指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