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早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一个脱口秀段子中,提到了一位开出租的大哥对于A股的调侃。没想到,今天在出差路上,段子里的故事上演了真人秀。

  上车后,出租车大哥的方向盘旁边架着三部手机,一部导航、一部抢单、一部刷着A股行情。

  出于职业的特点,忍不住和他聊了起来。

  论资历,大哥绝对是老资格,算是个经历过牛熊轮回的老股民。至于投资战绩,大哥自嘲还没找到门道。

  问到大哥是如何炒股的,大体就是刷新闻、蹲社区、看直播之类的。我好奇,交易时间大概都在开车吧,怎么炒股?大哥说,我这不盯着行情呢么,插空就刷刷。

  确实,每到一处红灯,大哥都扒拉下那部闪烁行情的手机一通操作,我甚至觉得他需要一个堵车,免得影响交易。

  聊天中,大哥好像听出了我的职业,便抛出一个代码,先是自言自语到:按道理该涨了呀。然后,对着后视镜里的我,说到,你能帮我看看吗?我自然无法给到大哥答案,无论是投资者适当性要求还是我对这只股的研究深度,都不允许说不负责任的话,索性把话题岔了过去。

  下了车,心情有点复杂,一方面觉得大家有闲钱做投资,值得被鼓励。但也有点忧虑,既担心大哥的驾驶安全,也有点担忧这样的碎片化交易方式最终能带来什么结果,大体不会太好。

  带着忧虑登上飞机,没了网络,索性拿出了早就准备好,却一直没时间看的书。时间一晃而过,飞机落地,书也刚好看完,心里突然有种幸福感,一时却说不上来从何而来。

  直到从机场出来,坐上回家的出租车。豁然开朗,幸福感或许就来自于专注换来的完整的获得感。例如,踏踏实实吃顿饭,安安静静喝杯咖啡,心无旁骛看本书。

  但实际上,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我们平均每十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一下,感觉不看就好像落下了什么,但看了好像又不愿意花奢侈的时间去思考,这些信息意味着什么。

  利用碎片化时间,好像成了现代人提高效率的一种能力表现,让人可以变成三头六臂的超人。其实,真正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到一两件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上,甚至一生只为做好它。

  这样的付出才会有沉淀,有了沉淀才会有获得感,有了获得感,就会有幸福感。

  投资、生活,皆如此。每件事,做之前问问自己,做这件事对你自己的意义有多大,这个意义会持续多久。如果做,就全情投入,认真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勇敢地实践。

  否则,资本市场自由买卖的开放生态,只会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情绪化交易中,交上不菲的学费,最终成为赌徒。

  当你拥有了超过常人的专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不是标的该红的不红,而是该成功的你终会成功。

  如果你觉得有道理,不妨从这个周末就开始,专注地做事、用心地生活吧。至于投资,最好思考下,你能拿出多少精力真正地沉下去,现在的投资方式是否适合你。

  希望每个人都不会被投资的焦虑,反噬生活的美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