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我没有想当明星!”郑州炒八掺老板娘回应网友质疑:流量会过去,生活要继续,“我就是做饭的,根儿得扎稳了”》

大河报 · 豫视频记者 陈朋冲 于鑫

郑州炒八掺是 10 月初火的,快一个月了,还有热度吗?

答案是有。

记者这两日再次探访发现,虽然比不上最高峰时期的排队人群,但早 8 点就有顾客来排队,下午两三点饭点早过了,还有顾客源源不断地赶来,希望尝鲜打卡,老板带着小蜜蜂,嗓子几乎都哑了。

同时网上一些质疑也让老板很无奈,“看到那些评论了,还有骂的。”

记者采访炒八掺老板,听他们讲述这些天来的心态变化及流量带来的改变。

回应网上质疑,“我没有想过当明星,我就是一个做饭的”

10 月 30 日上午 9 时 40 分,郑州市政七街与宇新街交叉口附近的实惠小吃店门口,还没营业,就已经七八名顾客排队了。

上午 10 点半,排队顾客 30 多位了。12 点多,号已经陆续发到 100 位了,大部分冲着炒八掺来的。

之后的队伍一直没散,其间有买到后离去的,也有新加入的。下午 2 点闭店,2 点 40 分当最后一波顾客吃完饭出来时,还有人慕名赶来,看实在是已经不营业了,悻悻而归。

老板和两名店员这时才开始吃饭,“就这会儿能歇歇,得抓紧休息会儿,不然受不了。”后面采访都是在老板吃饭间隙进行的。

“你也看到了,现在忙得根本停不下来。”对于有网友提到的“顾客多到老板没情绪价值”,老板娘方女士坦言,“真没时间考虑别的。刚开始一下子火起来,确实有点蒙,关键那时候秩序有点乱,同样的话重复几十遍,最近情况好一点了,不过同样一个问题,话音没落又是一句问,接连五六次问,嗓子都说哑了。”

“我挣钱的目的是让生活更好、更安稳,如果没有底线地去挣钱,那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才有了后面的限号,以及几乎是强制性遵守的闭店时间,“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反正我们每天的供应能力就这么大。不想让大家天天空跑,等时间太长,反倒失望。”

她也注意到网上一些负面评论,“比如有人说 ‘ 一个炒八掺的,说什么别人正宗不正宗 ’ ” , 其实这不过是网友的断章取义或曲解,也有人说,“老板娘就是想当明星。”她看到后第一反应是胡扯、好笑,“我就是个卖饭的,我就是想把饭做好,把客户服务好,(其他)那些对我不是很重要的。”

“还有网友说我家炒八掺难吃。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我任何时候都没有夸大其词地说我家饭有多么多么好吃,但我敢保证店里用的跟家里吃的都是一样的,我们从不会坑顾客。”

“流量终究会过去,我要把根儿扎稳了”

郑州炒八掺老板娘此前对平台和流量都很陌生。

回忆前两年,有电视台记者来做节目,说客户反映你们饭不错,分享到了大众点评网上了,那时她才知道原来这是个 App。再后来就是陆续有网友来拍视频,前两年也火过一次,不像现在这么彻底。

对于网络流量,老板娘有清醒的认识,“流量终究会下去,我也要回到我的原点。我就是个开店做饭的,我首先得把根儿扎稳了。”

“流量能拉来一部分新客人,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客人留下来一部分,这才不辜负流量,否则是白瞎。”

这些天火了后,全国各地网友都来打卡,很多原始的顾客都吃不着了,他们有的还经常在微信上问,让我们注意身体,有的还来帮忙,或者送点口罩什么的,这让她都很感动。

“现阶段不考虑直播,确实没时间和精力”

目前,实惠小吃店(炒八掺)已开通抖音官方号,粉丝超过 40000 人,1.4 万点赞。视频评论中,有网友建议郑州炒八掺老板应该开直播,或开启直播带货。

“现阶段不考虑直播。暂时没有这样打算,一是时间和精力确实顾不上,经常有人给我们建议,你弄个直播,找找人拍抖音短视频吧,我心想,我现在干活都干不出来,如果开个直播,到时候(直播间)不能回复人家,多不礼貌,以后有条件再说吧。”

开店最初只有四张凳子,“身边人都以为会干不下来”

方女士在郑州生活多年,最初开这个店也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那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过得很难,希望能多点经济来源。

她清晰地记得开店的日子 ——2013 年 10 月 26 日,当时规模只有现在操作间一半那么大,她比划着狭仄的空间,还摆了四张桌子,里里外外就一个人干,“身边很多人都以为我会干不下来,但我就是咬着牙干下来了。

回想当初可谓酸甜苦辣、百感交集,“那时候没有回旋余地,只能一路向前。”

十几年风风雨雨,她很感谢这个小店。“我经常就想,你看到客人来来往往,不是客人在消费,是客人在替我们吃饭,他们吃得好、吃得开心,下次肯定会再来,我就有经济来源,我的生活就会更好。”

也因此,她一直很感念最原始的哪些顾客,没有他们的推荐,这么偏僻的店其他人不会找到,都是顾客的主动分享才有了后来的口碑。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发现体力越来越不如从前,他们想培养人,以后老两口做管理,“我们不可能干一辈子,但需要把这个店留下来,毕竟我们还要生活。”

来源:大河报 · 豫视频 编辑:温中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