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与老百姓、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财政政策逐步清晰。

近日,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其中刊登了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一文,对中央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中财政相关部署作出更深入解读,这也能帮助外界更好了解未来五年财政重点工作。

与财政部解读中央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时全文聚焦在 "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 不同,此次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解读则全部聚焦在 "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 上。而这跟两次中央规划建议对财政工作部署重点不同直接相关。

中央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中对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是 "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财政部的解读也聚焦于此,阐述了建立财税体制必要性及具体做法,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和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而此次中央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对财政工作总体部署是,"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上述蓝佛安解读文章聚焦于此,阐述了新时代以来积极财政政策成效、" 十五五 " 时期积极财政政策原则和六大重点举措。

显然,未来五年财政工作重心转向了如何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财政工作重心的变化,显然与国内外形势变化直接相关。相比于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此次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对未来环境的研判更加突出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也就需要未来五年更加重视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对冲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蓝佛安在上述文件中称," 十五五 " 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同时产业结构、商业模式、人口结构、财富分配等发生显著变化,一些领域风险尚未出清。

" 这些对财政运行、宏观调控、财税改革等产生深刻影响,必须有效应对形势变化,从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切实提高财政政策效能、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蓝佛安称。

未来五年财政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重点举措也已明了,重点聚焦六大方面:扩大国内需求、支持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财税改革、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比如,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财政部提出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大力提振消费。在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要强化科技投入,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会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保持一定的力度,但与此同时也会注重财政可持续性,更加注重提高政策效能。

蓝佛安在上述文章中提出,坚持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比如,要有所为,财政资金向公共领域聚焦,向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方面倾斜,弥补市场失灵。要有所不为,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蓝佛安在谈及新时代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时提到,"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 "。他在谈到 " 十五五 " 时期财政工作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财政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比如要科学合理安排赤字、债务及支出政策,抓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要强化财政保障,确保重要产业、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增强发展安全性稳定性。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