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子、窗花、壁画、雕塑……在浙江台州,“和合二仙”的身影随处可见。

对于许多台州人来说,“和合二仙”是自幼便熟悉的形象:一人手持荷花相送,一人手捧圆盒相迎,憨态可掬,意蕴悠长。“荷”与“盒”,谐音“和合”,寄托着人们对和合美满的朴素向往。

11月1日,“2025和合文化论坛”在台州举行。作为浙江三大文化之一,台州和合文化与余姚阳明文化、衢州南孔文化齐名。它不仅是中华和合文化的生动缩影,更深深融入了台州的城市血脉,成为其精神源泉与发展动力。

和合,蕴含着和平、和谐、和气与平和的价值理念,既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也为应对时代挑战、化解文明冲突,贡献着东方的智慧。在台州,和合文化不只存于历史,更在传承与创新中,浸润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驱动前行的“文化引擎”。这片土地,为世界洞见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2025和合文化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和合之美,浸润古今

在台州,这场关于“和合”的对话,声音愈发响亮,内涵愈发深邃。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本届论坛以“和合文化与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探寻合作共赢之道。论坛创办于202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目前已成为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文化交流与思想对话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和合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但实际上,中华民族讲究“和合”由来已久。比如,“和”“合”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上已单独出现,“和”指音声相和,“合”指上下唇相合。殷周时期,“和”与“合”表达的都是单一概念。

和合既纵向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也横向融入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之中,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极富生命力的精髓所在。

活动现场,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表示,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浙江文脉的闪亮标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合文化蕴含的兼容并蓄、以和为贵、和衷共济等理念,有助于在国际关系中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寻找和平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外文局局长常勃表示,和合文化具有核心精神纽带的历史意义,彰显形塑中国道路的当代价值,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蕴含着共创美好世界的人类智慧,加强和合文化的阐释与传播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柬埔寨参议院第二副主席通瓦塔纳表示,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中柬文明之间逾两千年的悠久历史联系,是两国友谊的深厚基础。他说,“和而不同,方能强大”,只有秉持和合精神,通过平等对话化解矛盾分歧,就能携手迈向一个相互理解、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

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论坛还同步设置“和合智慧与社会治理新范式”、“和合文化与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暨天台山申遗研讨”两个分论坛,并行举办了“和合实践案例全球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台州‘和合之旅’入境游旅游线路”发布仪式、“优秀和合文化海外驿站颁奖仪式”、微短剧《寻天记》发布仪式等其他仪式活动。

论坛上,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和合文化国际传播报告》。报告显示,和合理念正在成为国际主流文化共识之一,和合文化的国际传播正呈现出国际认知不断深化、传播路径更加多元、受众期待愈发强烈的新局面。

2025和合文化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和合之路,美美与共

翻开和合这部穿越古今的大书,可以发现很多生动的注脚。

先从和合文化的重要标志地和实践地台州说起。改革开放以来,台州领风气之先,起步于股份合作制,发展于兴办市场,繁荣于对外开放,升华于创业创新,以民营经济先发引领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台州现象”。和合文化与这座城市相生相伴,成为台州跨越发展的力量源泉。

台州市委书记沈铭权表示,台州致力于发展“和合经济”、守护“和合生态”、促进“和合善治”,和合文化已成为台州可感可用的治理智慧、发展动能与生活方式,是台州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台州将进一步推动和合文化历史溯源、理论探索和文化传承,持续推动和合文化的社会化普及与生活化融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动能。

如何让“和合”理念在台州落地,成为城市与人“美美与共”的现实样本?仙居县的古老杨梅林,提供了一个鲜活范本。

台州市仙居县古杨梅复合种养系统,于2023年被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第一个杨梅领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仙居县探索出了“梅茶间作、林下养鸡、空中引蜂”的复合模式:鸡群为林地除草治虫,鸡粪反哺土壤;蜜蜂穿梭授粉,提升梅、茶品质的同时,也酿出甘蜜。各物种各得其所,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

这不仅带来了更优质的杨梅、茶叶、禽蛋与蜂蜜等生态产品,更关键的是,它生动诠释了“和合”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在这里,人并非自然的索取者,而是守护者与协调者,与万物共生共荣,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在环境保护领域,“和合”理念指引台州走向更深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台州创新性打造出由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构建“市场化垃圾收集一一高值化资源利用一一国际化认证增值”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海洋塑料废弃物源头控制、低碳回收和高值利用,该项目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为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的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和合”之道,亦深刻融入台州的社会治理实践之中。台州市“和合善治”调解模式是在天台“和合”调解工作法的基础上,吸收整合各县(市、区)调解工作先进做法,强化调解“一县一品”工作,加快推进调解组织建设、队伍管理、质效提升和品牌培树,全力打造以和为生、以和为贵、以和为泰、以和为美的“和合善治”调解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台州的多方实践表明,“和合”并非尘封的古训,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它从古老的图景中走来,融入现代城市的肌理,在绿水青山间,在街坊邻里间,在每一个寻求共识的对话中悄然生长。和合之路,是一部写不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