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网友反映,广州地铁App乘车码功能频繁出现弹窗广告,尤其是“摇一摇”触发方式严重影响早晚高峰过闸效率。11月3日,广州地铁方面回应称,已关闭该位置广告,并与合作商沟通,完善广告交互形式,杜绝此类干扰基础功能的广告。

“摇一摇”广告太烦人了,还屡教不改。搭乘个地铁而已,怎么就招惹来这许多麻烦?大家一心赶路,手机稍稍抖动一下,或者干脆就是拿起放下,都有可能触动设定阈值极低的弹窗广告,不得已被刷一波广告。打工人上班已经够累的了,“摇一摇”还来添乱,实在闹心。

“摇一摇”广告随时随地乱“弹”的情形,大家已经吐槽很长时间了。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门禁系统App也是每次开门后必弹“摇一摇”广告,让人不胜其扰,大摇其头。

针对这一乱象,相关监管部门曾集中整治手机APP诱导用户点击跳转、弹窗广告难以关闭等违规行为。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或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也规定,“以弹出等形式发布互联网广告,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违反相关规定,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然而,尽管法条彰明,但在现实中却并未能发挥威力。想“摇”的还在“摇”,想“弹”的仍在“弹”。无休无止,愈演愈烈。就像一度遍布街头的小广告一样,“摇一摇”弹窗广告痼疾难医,生生变成了“电子牛皮癣”。

这中间,违法成本低廉是一个重要原因。平时无人睬,有人反映就表示改进,过后故态复萌,如此措置连“罚酒三杯”都算不上,怎么可能让乱“摇”的手缩回去?此外,弹窗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也让商家欲罢不能。据媒体报道,某广告投放平台,开屏广告某邮箱APP报价每天33万-40万元,某图片APP报价每天80万元,某出行APP报价甚至每天超百万元。

不能再以牺牲用户体验、影响公共出行效率为代价“摇一摇”了。从监管方面看,要依法亮剑,把法的精神落实到治理实践中去,该清理的清理,该惩戒的惩戒,用行动传递规范互联网弹窗广告的决心。而从商家看,也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摒弃短期利益,赢得长久信任。总之,不要让类似新闻一再“翻烙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