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A股影视院线板块公司三季报均已披露完毕。记者梳理了板块内10家影视院线公司的业绩,主要覆盖电影产业链中的制作及发行、院线公司。整体来看,影视院线板块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从前三季度来看,光线传媒(300251.SZ)净利润23.36亿元,同比增超4倍,持续受益于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院线龙头横店影视(603103.SH)净利润同比增超10倍,万达电影(002739.SZ)净利润增超3倍,主要受益于报告期内影院业务收入。此外,光线传媒的净利润大幅领先其余9家公司。
单就第三季度而言,在公司主出品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助力下,中国电影(600977.SH)净利润同比增超14倍。受益于影片《浪浪山小妖怪》,上海电影(601595.SH)净利润翻倍。据Wind数据,中国电影第三季度1463.17%的净利润增速,为公司自上市以来单季历史最高。

与上述几家公司形成鲜明对比,博纳影业(001330.SZ)前三季度净亏损扩大2倍至超11亿元、北京文化(000802.SZ)亏损扩大6倍至3亿元、华谊兄弟(300027.SZ)亏损超1亿元。此外,华谊兄弟前三季度营收下滑超四成,公司解释称,主要是报告期内影视娱乐业务收入减少所致。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同比增超两成,国产影片表现亮眼。中国电影在三季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419.52亿元,同比增长21.12%,观影总人次9.85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73.59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89.21%;进口影片票房45.2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10.79%。
中金公司近期发布研报指出,电影公司业绩整体符合预期。大盘票房实现正增长,个股因主投影片表现分化。中短期内市场或仍聚焦重点档期的单片弹性,若头部影片带动观影需求回暖,行业信心有望提振。长期来看,中金公司认为电影产业亦面临改革升级机遇。
“押宝”成功:中国电影三季度净利增14倍,上海电影净利翻倍
具体来看,票房回暖带动多家院线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
其中,横店影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超10倍,三季报解释称主要系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利润增加所致。而从更能体现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扣非净利润来看,横店影视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仍亏损1394.39万元。
万达电影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超3倍,财报解释称,主要系影院业务收入及利润同比增加。暑期档市场回暖带动主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18.8亿元(含服务费),观影人次 4504.8万,7月至9月累计市场份额14.8%,较上半年稳步提升。公司投资出品的《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聊斋:兰若寺》《有朵云像你》等电影于第三季度上映,整体票房表现较好,其中《南京照相馆》实现票房30.2亿元,斩获暑期档票房冠军;《长安的荔枝》实现票房6.9亿元。
此外,院线公司金逸影视(002905.SZ)前三季度净利润翻倍,幸福蓝海(300528.SZ)大幅减亏。
而以电影制作及发行见长的公司中,前三季度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受益于《哪吒之魔童闹海》和《浪浪山小妖怪》,光线传媒和上海电影业绩表现亮眼。全产业链龙头中国电影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超14倍,主要受益于《南京照相馆》,该影片为2025年暑期档票房冠军,票房超30亿元。
据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影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30部,累计实现票房122.51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32.79%。国产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公司出品电影占据五位。公司主出品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超过30亿元,成为2025年暑期档票房冠军。2025国庆档,公司主出品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夺得档期票房冠军。
光线传媒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超4倍,第三季度净利润增近10倍。据Wind数据,光线传媒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且150.81%的营收增速为上市以来同期最高,406.78%的净利润增速为自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
光线传媒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电影及衍生业务的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公司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前三季度票房的影片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独一无二》《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东极岛》《非人哉:限时玩家》,2024年上映并有部分票房结转到报告期的影片包括《小倩》,截至报告期末总票房约为159.03亿元。
上海电影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翻倍,公司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报告期内《浪浪山小妖怪》内容与产投联动发展带来的收入及利润增长。截至目前,该影片的累计票房已超17亿元,为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而前三季度净利润仍亏损的公司包含博纳影业、幸福蓝海、北京文化、华谊兄弟,分别亏损11.10亿元、411.81万元、3.05亿元、1.14亿元。上述四家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样亏损。

拓展多元化业务发展,影视公司加码IP衍生及短剧业务
记者梳理三季报发现,不少影视院线公司在业务多元化方面不断拓展,IP衍生业务以及短剧市场布局等成为发力重点。
光线传媒表示,在择时、择机布局IP运营业务相关公司的同时,公司也高度关注微短剧市场发展趋势,目前正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该领域并已筹划投资组建相关公司。此前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IP运营业务正在成为公司业绩的新亮点和持续增长点。
横店影视称,报告期内,公司自营饮品“横店味道”结合热映影片推出一系列夏季新品,外卖等线上销售渠道已形成规模化。IP衍生品业务结合“玩具梦工厂”集合店与影院渠道优势,扩充合作品牌与商品类型,产品覆盖幼儿至成人全区段。另外,全资子公司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在原有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制作、宣发等业务基础上,以短剧发展为新的增长点。截至报告期末,已设立“大横小竖”短剧品牌,多部短剧已在红果、番茄、爱奇艺等平台播出,同时积极引进海外短剧项目来横店合作拍摄,目前已与相关海外公司签约合作。
万达电影表示,长期可持续的IP联动带来的衍生品销售、场景化消费等非票收入,对优化公司盈利结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中,暑期档期间,公司开展“超级娱乐动漫市集”等主题营销活动,通过整合IP、场景与人群,有效提升影院坪效和会员黏性,同时配合《光与夜之恋》《兰若寺》《浪浪山小妖怪》、“呆萌町”等IP及52TOYS系列产品,为年轻客群提供了 “观影+兴趣社交+IP消费”的复合型体验,也为公司带来非票收入与票房转化的双向增量。
华谊兄弟称,短剧方面,公司正式创建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目前公司也同步开展AI影视作品的开发与制作,未来将有更多优秀作品发布。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目前,2025年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等重要档期均已落幕,全年电影大档期仅剩贺岁档。
展望未来,万达电影在三季报中称,截至报告披露日(10月30日),2025年全国总票房约445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票房。后续随着更多优质国内外影片的上映,中国电影市场有望延续良好态势。长远来看,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横店影视在三季报中援引拓普数据称,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电影市场总体平稳,延续较强的供需关系,全年票房提前锁定“同比增长”基调。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展望后续,行业已定档重点影片包括:《狂野时代》《疯狂动物城2》《阿凡达3》《用武之地》等。储备影片包括:《蛮荒禁地》《抓特务》《飞驰人生3》等。中金公司认为,2025年第四季度进口片上线时间偏晚,或对年内大盘票房形成一定支撑,建议关注国产商业片定档节奏。
据大智慧VIP,截至11月3日收盘,万达电影报11.19元/股,涨1.36%;光线传媒报17.45元/股,涨3.56%;中国电影报15.04元/股,涨4.01%;横店影视报16.27元/股,涨2.46%;上海电影报29.75元/股,跌1.00%;博纳影业报6.82元/股,跌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