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房贷本息超过650万元,如今市价只有360万。”90后业主小曾(化名)说,她的房子几乎跌到了房贷总额的一半。

  前段时间,一深圳中介在朋友圈晒出的业主“贷款卖房”案例引起了市场对于“房贷倒挂”现象的广泛关注。所谓“房贷倒挂”,通常是指随着房价下跌,房屋的市场价低于银行剩余房贷。

  在社交平台上,与房贷倒挂现象一起被热议的还有断供。第一财经在采访中了解到,断供与房贷倒挂并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除了职业背债人是恶意欠款以外,其他正常贷款人都是愿意还款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导致的断供案例是极少数的。”有法律人士表示。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绝大部分人购买房屋的主要目的是居住,因此,即便出现房贷倒挂,也并不影响居住。但如果购房人出现收入大幅下降或开支突然增加等情形,导致负担房贷有困难,断供的风险就有可能增加。

  为了化解风险,各家银行纷纷出台纾困措施,包括延长贷款期限、进一步调降贷款利率等,也有银行给出一定的时间作为缓冲期,在此期间免收本息。

  房贷倒挂现象引关注

  小曾说,她是一位典型的“高位上车”业主,她手里的两套房子市价都已经跌幅近半。第一套房子贷款200万元,如今房子的市场价只有100多万元。

  “第二套房子是2020年购买的3室一厅学位房,当时正值房价高位,房屋总价600多万元,首付200万元,贷款400万元左右,算上利息,贷款总额超过650万元。如今,这套房产的市场价只有360万元,也就是说,市场价仅是贷款总额的大约一半。”她说。

  第一财经在贝壳平台上查询,小曾第二套房产所在的小区,高峰期曾创下7.5万元/m的成交纪录,2022年第四季度,该小区均价为6.54万元/㎡,而今年三季度为3.24万元/㎡。9月份,该小区仅成交5套,均价为3.15万元/㎡,11月份的单价最低为2.94万元左右。

  “我两套房产,每月还贷金额合计超过3万元,这几年经济环境不好,家庭收入降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也曾想卖掉第二套房子,但中介说现在卖的话,要自砍一刀大出血,单价可能不到3万元。”小曾说。

  陈陈(化名)也是一位面临房贷倒挂的业主,他将自己的房产放盘到多个中介平台,为了尽快促成成交,他还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小作文”。

  陈陈称,2019年为了孩子上学,他购置了一套2室2厅,总价235万元,首付72.5万元,贷款162.5万元,贷款利率为5.88%,即贷款总额为346.24万元,月供9617.68元。“每天一睁眼,就欠银行316元。”他说。如今,房贷已偿还6年,总共偿还了60多万元,实际偿还的本金为18.9万元,剩余房贷本金143.6万元。

  陈陈说,如今,收入减少,房贷压力大,所以想卖掉房子,为此,他承诺只要买家准备好首付,剩下所有流程、所有费用都由他来扛。

  陈陈设置的放盘价为155万元,折合2.1万元/㎡左右,他表示,即便房子以155万元的价格卖掉,扣掉税费等,房款仍不够还清按揭贷款。不过,第一财经同时发现,陈陈所在的同小区同户型单价已经来到了1.5万元,在贝壳平台上,一套朝南76㎡的两居室正在以116万元的价格“大甩卖”。

  房卫士总经理郑大源说,2021年之后,二手房成交日渐艰难,卖家降价幅度跟不上买家的心理预期,部分房屋的成交周期甚至达两年之久。这期间,房价会经历下调,部分房产调价也难以成交。

  “高评高贷”下的恶意断供

  今年以来,在销售边际回落叠加挂牌量高企的情况下,二手房压力仍存。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二手住宅销售市场的调查数据,10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326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84%,跌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同比下跌7.60%,在高挂牌量及预期偏弱影响下,二手房价格下行压力仍较大。

  而新房则表现较好,10月份,多家房企借助国庆假期推出优质改善项目,带动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保持结构性上涨,10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1697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28%,同比上涨2.67%。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目前,部分二手房的价格已经跌到2017年左右的水平,部分下跌幅度超过40%,由此导致房贷倒挂案例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平台上,与房贷倒挂现象一起被热议的还有断供,甚至被认为两者是因果关系,而第一财经在采访中了解到,断供与房贷倒挂并没有直接关系。

  “我认为,只要严格遵守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没有高评高贷、超融等,出现倒挂的个案并不多。即便是出现了,也不会导致断供。但如果前期加杠杆、采取激进措施购房的客户,预期未来价格还会下降,且自己手上投资了多套房产,资金来源并不稳定的情况下,断供风险将会增加。“他说。

  华商林李黎(前海广州)联营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国强说,他经手了少量具有断供风险的个案。据他介绍,断供风险可分为良性和恶意,良性是指由于贷款人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无力偿还贷款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下,贷款人具有还款意愿但无还款能力。“在这部分人群中,如果叠加购房时做了首付贷,那么,后期的压力会更大。”他说。

  而恶意的是指,贷款人本身就是高评高贷产业链中的“职业背债人”,他们既没有还款意愿也没有还款能力。“我们有内部统计过,高评高贷的这些房产法拍后的抵押率只有40%,即拍卖款与房贷之间有60%的缺口。”他说。

  “事实上,除了职业背债人是恶意欠款以外,其他正常贷款人都是愿意还款的,大家都不想断供,所以,正常情况下导致的断供案例是极少数的,仅仅是由于房贷倒挂而导致的断供目前并没有接触到。”任国强说。

  纾困措施助力房贷客户渡难关

  据记者了解,为了化解房地产风险,各家银行也在积极行动。广东中汉律师事务所行政主任何伟峰说,银行对于具有断供风险的房产出台了诸多纾困措施。最常见的做法是延长贷款期限、进一步调降贷款利率等,也有银行给贷款人一定的时间作为缓冲期,在此期间免收本息。法院即使查封房产也仅仅是阻止房产被随意处置转移,并不影响被执行人对房产的占有和使用。

  “我们也曾就还款压力较大的事和贷款行进行过沟通,银行给了我们精神上的鼓励,希望我们尽量不要断供,并表示未来可以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延长还贷时间、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等,但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方案。”小曾说。

  李宇嘉也建议,对于确实因个人收入等问题无法按时偿还按揭贷款的客户,银行可以通过延长还款期限、降低月供金额、先偿还利息,甚至约定一段时间内不用偿还本息的缓冲措施,让客户休养生息,以时间换空间,帮助客户渡过难关的同时也保障了银行的权益。但对于恶意断供的个案,则要严查严办、失信惩戒,通过房产及时拍卖来收回本息。

  2025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供需两端虽面临压力,但在各地主管部门的有力政策支持及行业自身调整的双重作用下,房价同比指数的筑底趋势正逐月明晰。

  克尔瑞地产研究报告称,进入9月后,各地政策发力节奏进一步加快,累计出台21次税费补贴与优惠类政策,同时12次发文推进“好房子”建设,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的限购解绑政策进入兑现期,不仅推动需求端持续向好,更为后续房价走势向好奠定基础。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发布,从房地产领域看,《建议》明确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在“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任务中,明确“统筹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有序化解,严防系统性风险”。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要精准识别房地产风险,当前在交易、房价、债务、二手房挂牌等领域都有新的风险体现。各地尤其要做好对二手房挂牌量的消化,其是有力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重要抓手,将真正促进房地产各市场的联动和新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