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第八届进博会正成为全球跨境金融创新的核心舞台。
进博会期间,、、连连国际、中国银联等机构紧扣跨境贸易、企业发展与民生消费,推出跨境撮合、航贸金融、便民支付等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为跨境经贸往来搭建高效金融桥梁。
11月6日,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金融服务正从“产品竞争”转向“生态竞争”,技术成为破解效率、成本、风险等核心矛盾的关键。未来,智能化将提升服务精准度,分布式技术将重构信任机制,绿色化将定义行业责任边界。中外资机构的协同合作将加速全球金融资源整合,助力跨境金融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新范式演进。
聚焦跨境场景,解锁金融服务新体验
记者盘点发现,本届进博会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多聚焦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及解决方案打造。同时机构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而是输出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单点突破”向“全链赋能”升级。
进博会期间,中国银行推出面向全球企业的一站式跨境发薪解决方案,涵盖“企业发薪通、薪资账户通、薪资速汇通、薪资权益通、全球财富通、全球掌银通”功能,破解企业跨境发薪中流程繁琐、效率低等痛点,为企业全球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撑,进一步助力提升跨国薪酬管理效率。
交通银行也打出服务“组合拳”。航贸金融方面,交通银行发布面向外贸企业打造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交银航贸通”,聚焦企业结算、融资、避险等关键节点,帮助企业打通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养老金融方面,其推出交行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和养老产业金融特色服务方案;创新产品发布方面,交通银行专为韩国游客打造的“跨境扫码”支付服务首次亮相,该服务聚焦提升韩国游客在华消费便利与体验,将于12月中旬正式推出。
另有连连数字旗下连连国际携一站式全球跨境资金解决方案亮相,破解跨境收付款、一键开店、融资、物流等跨境卖家经营链路上的各项痛点和堵点,支持商家以跨境店、本土店及品牌出海DTC等多种模式拓展全球市场。
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布了“智融全球2025”专项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信贷、贸易金融、汇率避险、普惠金融等产品组合,为境内进口商、境外出口商等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离境退税方面,中国银行联合中国银联推出离境退税创新服务,通过多卡组、多渠道的退税服务产品,优化退税流程、压缩办理时长。产品整合“即买即退”和“口岸退税”两大核心场景,构建了从“入境消费”到“离境退税”的全流程服务闭环。境外游客可持境内外银联卡及Visa、万事达、JCB、大莱卡等多种国际银行卡,在口岸退税服务点、集中退税服务点和退税商店使用。
外资银行则凭借全球化网络优势,打造跨境特色服务。大华银行在进博会期间重点聚焦如何打通中国、东盟投资贸易通路和产业上下游资源,为每个环节提供多元服务。同时针对行业特色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渣打银行带来了升级的渣打中小企业“出海通”,以及代表一站式跨境金融解决方案的“渣打环球链”等。同时,渣打银行与食品消费、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聚焦贸易融资、金融市场、可持续金融等业务,支持中外企业持续把握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
在王鹏看来,中资金融机构依托本土化优势,围绕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场景,通过技术整合,如区块链、民币优化流程效率,破解跨境支付周期长、合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等操作层难题,推动跨境服务从“碎片化”向“一站式”转型。而外资银行凭借跨境网络与属地化经验,聚焦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属地化运营、汇率风险管理、文化适配等战略需求,通过资源整合与定制化方案,如“东盟通路”“出海通”,降低企业全球化门槛,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贸易新业态催生跨境金融多元需求
对跨境金融行业来说,进博会不只是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行业趋势的风向标。随着这些创新方案逐步落地到跨境结算、融资、支付等实际业务中,为跨境经贸往来注入高效金融动能。
当下,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外贸新增长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06万亿元,增长6.4%。
伴随“引进来”“走出去”,企业需求不再局限于融资或结算,而是延伸至多国合规适配、本地化渠道搭建、跨境人才储备等方面,中小跨境电商常因全球化服务缺失陷入困境。
连连国际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跨境电商等新商业模式的迅速崛起给跨境支付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与需求。比如跨境电商小额、高频、碎片化的特点;多平台的运营模式;交易通常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币种;以及面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环境等等,对跨境支付服务提出多元化的需求。
过去,跨境金融业务痛点明显。例如跨境发薪环节,就需对接多国银行系统,纸质单据审核,多个部门流转要耗时数天。且外贸企业结算融资需重复提交合同、提单等材料,沟通成本较高,催生了跨境金融数字化创新的需求。
如今,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云端操作、区块链核验等技术,将传统模式下数天的办理周期压缩至小时级,甚至实时办结,大幅减少时间成本与人力损耗。
在技术创新方面,王鹏表示,AI与大数据重构风控与客户服务模式,通过实时分析全球市场数据、企业交易行为,实现风险预警自动化与客户需求精准匹配;区块链技术构建跨境信任基础设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贸易融资、支付结算向“去中心化、可追溯、低成本”方向演进;ESG理念融入产品设计,通过绿色信贷、碳金融工具支持低碳贸易与投资,推动跨境金融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绑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