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宛男
本周A股主要指数虽然收出了小阳线,但4000点依然未能突破;尽管如此,全市场仍有3000多只个股上涨,2000多只个股下跌,涨跌比约为6:4。
本周A股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石油、电力、电气设备、化工等传统行业涨幅领先,半导体、IT设备等新兴行业反而领跌。其中,石油行业涨5.09%,电气设备涨5.05%,化工行业涨3.48%,电力行业涨2.3%;而半导体仅涨0.17%,IT设备跌0.45%。
看看个股,A股和H股双双大涨,且已经连涨一个多月,均创出年内新高,总市值突破1.7万亿元大关。而“易中天”、、等科技明星则纷纷下跌。
市场往往把之称为风格转换。其实,一场传统行业与新兴需求的碰撞,正在A股市场中上演。
让我们重点分析一下电力和电气设备行业。11月5日,电力板块超20只个股涨停。看看财报,八大电力龙头公司(、、、、、、、)今年前三季营收仅增长0.42%,盈利增长18.57%。其中,华能国际增长43%,宝丰能源增长97%,大唐发电增长52%。
再看看电气设备行业,其行业指数更是从6月初的1400点涨至目前2243点,5个月涨幅高达60%!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AI的快速发展正在成为电力需求和电气设备的新增长极,数据中心的算力运作需要大量且稳定持续的电力供应。有一个很通俗的说法是,1吉瓦(GW)的AI算力设施用电量相当于260万个家庭。而算力能耗年均增长率超过15%,远高于同期全社会用电量4%至6%的平均增速。
除了AI算力需求,还包括工业领域“机器换人”;居民消费升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普及等。背后的支撑均是电力和电气设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1至9月,全国累计完成电力交易量49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此外,电网投资规模持续加大,今年1至9月,国家电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8.1%。
这意味着,电力需求的爆发是多元化可持续的,且具有全球共振的特征。而中国电力设备产业链凭借其完善的供应链和成本优势,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光伏。本周光伏板块指数上涨3.5%,龙头股上涨30.64%。由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该公司年盈利最高曾达 65.85 亿元(2022年),到今年上半年大跌至负1.56亿元。尽管今年前三季净利润仅为3287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9.23亿元下滑96%,但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已达1.89亿元。加之战略入股,后者受让12.95%股权,以第二大股东身份成为战略投资者,于是股价出现大涨。
同样,、、等光伏龙头均出现减亏迹象。通威股份尽管前三季度仍亏损52.7亿元,但其上半年亏损49.5亿元,意味着第三季度单季仅亏损3亿元。整个板块反转迹象已很明显,除了“反内卷”促使光伏产业链迎来涨价潮外,光伏还能为AI提供绿色能源基础,缓解其高能耗问题,支持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
作为传统产业,石油、电力、电气设备、化工等板块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周期性特征明显,二是估值相对较低。如石油行业平均市盈率12.8倍,龙头股中石油10.5倍,中海油9.9倍;电力行业平均市盈率19倍,盈利增长43%的华能国际6.5倍,盈利增长52%的大唐发电7.9倍;化工行业平均市盈率不低,但其龙头股16.73倍,盈利增长97%的宝丰能源11.9倍,盈利增长158%的21.8倍。同样,尽管股价涨了不少,电气设备行业的龙头股宁德时代27.6倍,26.3倍。
离年底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盘突破4000点是早晚的事。这个时候需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AI时代到来之际的投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