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交付入列,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这将大幅提升中国海军远海防卫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福建舰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福建舰建造的参与者。

集智攻关实现福建舰多个首次

在中船江南造船厂,记者见到了参与福建舰建造工作的乔佳。他告诉记者,福建舰的建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总体设计,另一个阶段就是按照设计进行建造。他所负责的工作,正是将设计蓝图变为现实。

中船江南造船内装部部长乔佳:船技术状态定完之后,我们开始相应地做建造策划前期的准备。比如我们要知道这是一条什么船,它的大概组成、它的总体物量、关键的一些技术难点。钢种是特殊的,都是高强钢,从钢种的加工开始到焊接都很难,这都是我们首次接触,要去解决的问题。体现出来的就是物量大,量变容易引起质变。

乔佳介绍,相比辽宁舰和山东舰来说,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并且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这些技术特点都是建造过程中的难点。

2022年,我国第三艘航母下水,命名为福建舰;2024年5月8日,福建舰圆满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2025年9月宣布完成关键弹射试验。

从仿制到自主研制背后是工业能力的提升

采访中,乔佳告诉记者,中国航母的研制之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改装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制,中国完成了从无到拥有电磁弹射的历程,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船江南造船内装部部长乔佳:辽宁舰当时是老的船,买回来改造,一些设备更换,到山东舰,我们复造了一条,但是已经比辽宁舰有改进了。到福建舰,它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一条船。

我们现在具备全国产进行工业配套的能力,所有这些设计的东西我们自己都能做。第二个大方面,我觉得人是很关键的。像总体设计所,他们经历过第一条船、第二条船,所以到第三条船,有了人才梯队储备。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是基于辽宁舰,山东舰,我们国家在航母标准规范上,填补了空白,我们在做的时候,很多事情是有基础的,而不是一穷二白。

所以我们要做航母,离不开伟大的祖国,离不开我们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扎实的工业基础,离不开我们的技术人员,离不开我们的产业工人,也离不开我们整个建造管理的一套运行机制。

造航母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

从辽宁舰的改造探索,到山东舰的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的技术跨越,中国航母发展的三级跳,背后是无数人心血的付出,更是所有人梦想的实现。

在建造者的眼中,亲手打造的航母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来看乔佳的答案。

中船江南造船内装部部长乔佳:如果我们能从航母到飞机,都能自己造、自己配套,那就是这个国家整体的工业实力很强。如果能自主设计,说明我们的技术实力也是很强的。有了航母,就意味着我们在海洋上就可以到更远的地方,从近海防卫到远海防御。

乔佳告诉记者,从建造师到油漆工,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实现同一个梦想。

中船江南造船内装部部长乔佳:一对工人夫妇,他们是一对油漆工,负责船上刷漆。跟我说,今天刚好活做完了,还没下班,我继续来把其他地方做掉,你在现场有问题,我就随时随地给你处理掉,你们都很忙。

我们很感动,对于我们整个团队来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想把这艘船造好,真正地为我们的海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未来我国航母会朝着越来越智能方向发展

三航母作战体系的成功构建,是我们在强军之路上非常重要的装备体系建设成果,体现出海洋方向的防御能力全方位提升。那未来的中国航母要如何发展呢?我们听听建造师怎么说。

中船江南造船内装部部长乔佳:我觉得将来几个词可以形容,第一个更大,平台更大;第二个更快,我们的动力更强;第三个就是我们的飞机更多,我们舰载机的品类会更多;第四我们会更智能,无论是我们船的自身操控,还是我们配套的这些舰载机,包括我们整个的体系作战,会越来越智能。

在福建舰下水时,乔佳给它写了一首词,“载荣光承使命,万里航程皆平安,护我海疆永无恙。”未来,乔佳希望能继续带领团队,造好中国航母。

中船江南造船内装部部长乔佳:我们在数量上还有差距,但是我们已经从有到优,相当于已经走到了并跑这一步,但我们整船的技术含量和先进程度,包括吨位,希望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实现从并跑到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