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和煦,洒满“四叶草”的银色穹顶。黄浦江上波光粼粼,映照着中国开放的胸襟。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吸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再创历史新高。展馆内,万商云集,新品荟萃,跃动的交易数据与热烈的洽谈声交织,共同汇成一曲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交响曲。
这曲交响乐中,一个关乎未来动能的重要音符格外响亮——11月7日,由中国银行主办的“融汇世界智创未来”GBIC大会顺利举行。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以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家、科技行业专家代表等百余人出席了活动,共同探讨“金融活水如何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这一时代命题。
此次GBIC大会不仅是一次跨行业的交流,更是对进博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的积极响应,还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生动实践。
科技兴,则国家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科创企业家、科技领域专家对此感受颇深。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最显著的特点,是从‘跨界’迈向了‘无界’,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科学时代。”一位来自香港的科技专家说。
一位来自上海的科技专家表示,当前AI领域创新呈现出鲜明的国际化特征,核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市场层面,AI企业自带全球化基因,目标市场直指全球,不少初创公司的AI智能体及软硬件解决方案已落地国际市场;二是团队构成高度多元化,核心成员多具备海外背景或来自不同国家。
面对科技创新新趋势,中国的科技发展必须坚持“开放”与“自主”的双轮驱动战略——既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收一切先进成果;也要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夯实根基,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竞争主动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并将其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
这一系列战略部署,清晰地指明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攻坚方向。一位机器人领域的科创企业家表示,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我们最深的体会就是要以自主可控为根基,才能打造出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半导体作为AI的底层基础设施,发展路径非常清晰。我们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要从基建层面实现对海外产品性能的赶超。可喜的是,国内在芯片设计能力和产业链整合上已展现出很强的凝聚力。”一位芯片领域的科创企业家表示。
金融通,则科技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看来,高校和企业就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而金融则是推动其奔涌的关键力量。只有这几股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金融与科技的双向赋能,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前述来自香港的科技专家表示。
毫无疑问,金融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度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并将科技金融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明确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撑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这也意味着,金融强国的“强”,首先体现为金融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的能力强。
科创企业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作为技术出身的创业者,我们懂技术,能够敏锐把握行业技术趋势,但对金融知之甚少。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金融知识并非理工科教育的重点,但创业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金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科技项目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推进器。”一位科创企业家直言。
中国银行践行使命担当、发挥特色优势,全力支持科创产业链发展,坚持助力科创企业家成长,切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持续加大对科创领域的资源投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已累计为16万授信客户提供科技贷款余额约4.7万亿元,助力科创企业发展;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重点区域,股、债、保、租等科技金融综合化服务规模累计超8300亿元;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率先推进设立科创母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总规模超500亿元,培育科技创新新生力量。
在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的过程中,中国银行意识到,助力科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完成从“科技幼苗”到“产业大树”的蜕变,还需构建一个高效联动政策、产业、资本与市场等多方融合的生态。
这正是GBIC平台肩负的使命,其旨在搭建涵盖政府(Government)的政策引导力、产业(Business)的场景支撑力、投资(Investment)的资本推动力与消费(Consumer)的市场牵引力四位一体的政策互动、资源互享、信息互联开放平台。
2022年1月,中国银行在北京推出“GBIC”服务平台并举办活动。四年来,中国银行相继在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了GBIC大会。依托生态聚合,GBIC大会精准疏通科创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堵点,有效链接资金链与创新链,使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每一棵“科创幼苗”,为其茁壮成长直至基业长青注入动力。
成就科创企业家就是点亮未来
科创企业家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角色和关键力量。陪伴并成就一位有远见、有担当的科创企业家,就是为国家创新的火种护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明天筑基,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蓄力。
中国银行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同样关注企业家的综合服务需求。2022年创新推出“企业家办公室”服务品牌,围绕企业家需求,汇聚集团专业力量,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全球一体化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家实现境内外全面布局,成就个人及家族长期发展愿景。截至目前,中国银行企业家办公室累计为超过百万名民营企业家提供了一站式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企业家办公室的服务模式可以概括为“1+1的N次方”:“1+1”就是为每一位企业家签约客户配备1名首席顾问和1支顶级服务团队;“N次方”就是汇聚中银集团“商行+投行”平台资源、“境内+境外”多元市场、“线上+线下”闭环服务、“金融+非金融”综合体系,“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围绕企业家的多维需求实现指数级价值创造。
具体来看,企业家办公室的服务主要涵盖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四个维度:在个人方面,为企业家提供专业的财富规划和全球配置服务;在家庭需求方面,提供家族治理与传承规划服务;在企业需求方面,提供企业经营及环球投融资服务;在社会需求方面,提供慈善公益及责任投资服务。
依托专业高效的服务能力,中国银行企业家办公室历经三年开拓深耕,赢得了市场的信赖与认可,多次荣获“最佳企业家的私人银行”、“最佳企业家服务奖”等业内重磅奖项。目前,中国银行已组建超2000人的专业服务队伍,为企业家经营发展和长远规划提供坚强支撑。
本届进博会,中国银行组建“中银臻享买家团”,邀请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三百余名企业家客户亲临现场,参与采购洽谈、购物消费等活动。结合本届展商核心亮点及中国银行特色展位,中国银行精心规划了科创未来、品质生活、进博精品三条观展路线,既可以观摩行业前沿科技,又可以参观体验全球知名企业首展、首发、首秀产品。这一活动有效实现了以观展促消费、双向撮合共赢的预期目标。
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此次中国银行GBIC大会圆满落幕。这场始于“四叶草”、缘聚黄浦江的会议,已将开放聚势、金融赋能的“种子”撒向四方。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起点,中国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推出更多有力措施贯彻科技创新战略部署,精准对接科创产业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金融需求,打造服务科创企业的标杆银行。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将依托“企业家办公室”,持续深化“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四维服务内涵,以金融活水滋养科创沃土,携手企业家共同谱写价值共创、产业进步的新篇章。
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拓展,更是金融业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自觉担当。当GBIC平台汇聚的政策、产业、资本与市场之力形成强大合力,当金融活水精准赋能每一次技术攻关,当科技的持续裂变铸就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座,一幅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共助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