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位全球首富已踏上清晰路径,有望成为首位身家突破 1 万亿美元的富豪。

  要获得这份创纪录的薪酬,埃隆・马斯克必须达成一系列关键里程碑,其中部分甚至可能难以实现。即便如此,为何要为一位首席执行官设计如此高额的激励性薪酬方案?答案很简单:并非所有 CEO 都具备马斯克的远见、相应的个人号召力、华尔街的 “推动力” 以及发声平台。

  这同时也是一份 “全力押注其愿景” 的投票(既然要为此付费,不妨彻底投入)。而马斯克的愿景显然正踩下 “刹车”,彻底摆脱 “是一家汽车公司” 的定位,向更宏大的目标迈进。毕竟,仅变革汽车行业并推动其电动化,对他而言远远不够。

  对于那些投票支持向马斯克支付高额薪酬的特斯拉(TSLA)投资者而言,他之所以 “值这么多钱”,是因为若其愿景得以实现、脑海中的构想能落地为现实,特斯拉股价或将达到相应高度。这也使得批评者与支持者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马斯克本人 “等同于” 特斯拉股价。我们见过没有杰夫・贝佐斯的(AMZN)、没有史蒂夫・乔布斯的(AAPL)、没有比尔・盖茨的(MSFT),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无法想象没有马斯克的特斯拉。

  这份薪酬方案的巨额规模引发广泛关注。但在特斯拉董事会看来,此事其实很简单 —— 他们将该方案定位为 “留住顶尖人才的激励手段”。向马斯克授予大量股票,既是对他 “完成特定工作、为股东创造价值” 的奖励,也能规避 “失去马斯克后特斯拉失去核心领导者” 的风险。

  显然,如今薪酬数字已大幅攀升,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马斯克的薪酬会随公司市值同步增长。因此,在支持该方案的人看来,马斯克的薪酬随特斯拉股价上涨而提高是合理的。此外,由于马斯克需达成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才能获得更多股票奖励,这份薪酬方案与他以往的薪酬水平相当,甚至因目标难度极高而更具约束性。

  当然,反对这种激励机制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例如,部分因马斯克的政治立场导致销量下滑的案例表明,过度依赖单一人物的声誉,特斯拉正面临巨大风险。批评者认为,为满足马斯克的诉求,特斯拉承担了更多风险,还可能削弱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

  马斯克曾表示,尽管外界将这份方案视为金钱补偿,但他真正追求的是 “影响力”—— 即在特斯拉从汽车公司转型为机器人领域领导者的过程中,拥有主导方向的投票权。他向股东坦言,若批评者最终能将他排挤出公司,他无法安心打造一支 “机器人军团”。

  目前,这份薪酬方案的获批,是市场对马斯克的强烈信任投票。它为马斯克 “全力推动特斯拉升级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司” 开了绿灯。支持者认为,在重塑汽车行业后,马斯克将成为科技界 “首个大规模落地 AI 智能实体应用” 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