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泌尿外科门诊,常有患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困扰:“经常突然想小便,憋都憋不住”“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找厕所”“晚上要起夜五六次”……这些症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通俗地说,就是膀胱变得过于“敏感”和“急躁”,明明尿液不多,却不断向大脑发送“急需排尿”的错误信号。我国成年人总体患病率达6.0%,其中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1.3%。患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症状:不只是“尿急”这么简单

膀胱过度活动症最典型的症状是尿急,就是一种突然产生、难以忍受且刻不容缓的强烈排尿感。在此基础上,患者往往伴有尿频(每日排尿超过8次)和夜尿(每晚起夜超过2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在产生尿意后来不及如厕就不自主漏尿。这些症状常迫使患者频繁寻找厕所,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社交活动,甚至引发焦虑和自卑情绪。

为什么会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的复杂相互作用,以下是几个核心环节:

1、神经源性机制

中枢抑制减弱: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抑制作用下降,导致膀胱过早产生排尿信号。

周围神经过敏:膀胱感觉神经末梢异常敏感,少量尿液就能触发强烈尿意。

神经通路交叉兴奋:膀胱与相邻器官(如肠道)的神经信号发生异常交叉传导。

2、肌源性机制

逼尿肌自发性收缩:膀胱平滑肌细胞在储尿期出现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

细胞间信号传导异常:逼尿肌细胞间通过缝隙连接直接传递异常电信号。

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改变:-受体介导的膀胱松弛功能减弱。

3、尿路上皮机制

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尿路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被破坏,导致尿液成分刺激下层组织。

神经递质释放异常:上皮细胞释放过多的ATP、P物质等神经活性物质。

感觉受体过度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等感觉受体数量增加、敏感性增强。

4、其他相关诱发因素

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膀胱组织纤维化、血供减少。

代谢异常: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影响神经血管功能。

激素变化: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尿路上皮和结缔组织健康。

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导致神经过度敏感和组织重塑。

解剖改变:盆底支撑结构改变影响膀胱功能。

这些机制往往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膀胱储尿期稳定性丧失,出现特征性的尿急、尿频症状。

如何诊断?

确诊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依据三个关键步骤:

1、问诊评估:医生通过详细问诊和症状量表,确认以“尿急”为核心,伴有尿频、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的典型症状。

2、排尿日记:要求患者记录2-3天的排尿时间、尿量及尿急程度,这是最重要且客观的诊断依据。

3、基础检查:进行尿常规检查排除感染等其他疾病,必要时做超声检查评估残余尿量。

如诊断不明或治疗无效,才会考虑尿动力学等复杂检查。整个过程重在确认典型症状、排除其他病因。

如何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遵循“阶梯式治疗方案”。

第一阶梯:基础治疗(所有患者的首选)

膀胱训练:有计划地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如从每小时延长至每2-3小时),重新建立大脑对膀胱的控制。遇到尿急时,尝试深慢呼吸、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紧迫感。

调整饮水方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减少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

管理体重:肥胖是OAB的危险因素,减重可有效缓解症状。

治疗便秘:长期便秘会加重膀胱压力,保持大便通畅至关重要。

第二阶梯:药物治疗(当基础治疗不佳时联合使用)

M受体拮抗剂: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通过放松膀胱肌肉,减少其不自主收缩。但可能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3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通过激活膀胱的3受体使膀胱舒张、容量增加。副作用相对较少。

第三阶梯:进阶治疗(用于难治性OAB)

A型肉毒素膀胱注射:通过膀胱镜将肉毒素注射到膀胱肌肉中,可以显著抑制逼尿肌的过度活动,效果通常能维持6-9个月。

骶神经调节:俗称“膀胱起搏器”。通过植入一个类似心脏起搏器的装置,持续调节支配膀胱的骶神经,从而纠正异常的神经信号。

总结而言,治疗OAB通常从无需用药的基础治疗开始,若效果不理想,再逐步叠加药物或进阶疗法,制定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膀胱过度活动症不是“正常的老化现象”,而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许多患者因羞于启齿而长期忍受痛苦,其实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显著改善。及时寻求泌尿外科医生的帮助,积极配合治疗,就能重获“排尿自由”,不再被尿急支配人生。良好的排尿控制,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简介:

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是1951年成立的我国第一批泌尿外科专业学科,在新中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马永江教授及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建设不断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优势学科。科室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973”牵头单位,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国际泌尿外科学会和首批卫生部示范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上海市“重中之重”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泌尿系统肿瘤微创及精准诊疗中心,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全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研究所。连续九年在中国医院最佳专科排行名列第二,连续三年获中国医院专科科技影响力排行第一。建科以来,以“泌尿生殖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及微创技术”为主攻方向,在泌尿系肿瘤(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与结石、前列腺疾病、男科、生殖与女性泌尿外科疾病、后腹膜肿瘤、微创泌尿外科技术等领域特色鲜明,已形成以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为理念的泌尿系统疾病综合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