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近日收官,知名女演员吴越饰演的朱枫再次赢得观众好评。看着荧屏上她精准传神的演绎,不禁想起她背后那位默默耕耘的父亲——知名书法篆刻家吴颐人先生,也是我的恩师。这份感动,让我提笔写下吴颐人父女的艺术传承与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师恩故事。

吴颐人带儿童时的吴越在公园游玩时的合影
父女之间的艺术传承
1985年2月19日,甲子除夕,在同学沈永铭引荐下,我从青浦骑行两小时赴莘庄拜见吴颐人老师。记忆里,吴越还是扎着羊角辫蹦蹦跳跳的小女孩。谁能想到,当时那个稚气十足的身影,却在父亲的鼓励下,独自踏上北上的绿皮火车读小学三年级。这一年在北京的求学时光,不仅锻炼了她的独立能力与坚定的品格,更为她今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实吴越从五六岁开始就在父亲的引导下学习篆刻和书法。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她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这些传统艺术。她在篆刻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天赋,初中二年级时曾在全国篆刻比赛中获得过少年组的金牌。吴颐人先生也曾亲自与她探讨篆刻技巧,并传授方法。除了书法篆刻,吴越在少年时期还学习了跳舞、钢琴、小提琴等才艺,这些培养了她身上的文艺气质。吴颐人先生不仅注重才艺培养,更重视女儿的品格教育。他曾告诫吴越“做人要懂得感恩”,这句话也成为吴越为人处世的准则。

吴越在父亲的引导下曾学习篆刻和书法

少年吴越和妈妈的合影
尽管年少时在篆刻书法上已有小成,但吴越最终选择了与父亲不同的艺术道路——表演。她于1991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演员,且近年来戏路越来越宽,愈见精彩。
我常和吴颐人老师戏说:“吴越年少时,人家介绍这是著名书法篆刻家吴颐人的女儿吴越;现在女儿长大有成就了,对您的介绍变换成‘这是著名演员吴越的爸爸书画篆刻家吴颐人’了。”老师哈哈一笑,内心却是无比的自豪和欣慰——子女有成,生活美满,这大概是为人父母最高兴的事了。

壬辰金秋(2012年) 吴颐人老师七十书画篆刻艺术大展时和吴越的合影
吴颐人先生的艺海求索
吴颐人老师在书法、篆刻、国画、紫砂与瓷艺以及教学著述等诸多领域皆卓有建树,其艺术语言融汇古今,自成一格。他的书法受罗福颐、钱瘦铁、钱君匋等大家指点,从楚简、汉简和汉碑中汲取灵感,笔意古朴又具新貌。晚年更将草书、云南纳西族古文字与日本假名笔意融入创作,拓展了书法的表现维度,也创下了他独具风格的“吴家汉简”。相关著作有《吴颐人汉简书法》、《吴颐人汉简书法新编》等,系统梳理了他在汉简书体上的探索成果。

吴颐人书法作品

吴颐人为申窑题名
篆刻方面,他取法汉印,又得吴昌硕、钱瘦铁、来楚生诸家精髓,尤以汉简入印,独树一帜。他所撰《篆刻五十讲》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佳入门书,体例完备,语言晓畅简明,影响深远而广大;《篆刻法》则金针度人,系统地阐释篆刻技法理论,为后学提供扎实指引。
吴颐人老师五十岁后开始作画,承袭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一路的大写意传统,题材多取诗意小景与花鸟虫鱼等生活日常。他以汉简笔法入画,辅以深厚的篆刻功力,画面充满浓郁的金石气息。在紫砂创作中,他亲自书画并运刀镌刻,以刀代笔,飞沙走石,使陶器上的笔意与刻工浑然一体,立意、造型与刀法高度统一,展现出高雅淳厚的艺术品格。

吴颐人绘画作品
瓷艺方面,他在申窑时期将传统绘画与釉色窑变相结合,作品绚丽多变。更将秦诏版、岩画及纳西文字等元素绘刻于瓷上,赋予其深邃的文化意境。

吴颐人老师的汉简书法,初从武威、居延等入手,倾心痴迷,再加以不断创新,自成一格。承蒙老师厚爱,在我乔迁前,特为我吹竽楼书屋定制了以竹简形式书写的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令我爱不释手,悬于书斋每日驻足欣赏,百读不厌!
如严师慈父一般薪火相传
四十余年间,每次去吴颐人老师处求教,他总会放下案头工作,对我带去的习作细细指导;每次辞别,必亲自送行。他为我从艺取名,把“金平”改名“敬频”,赐斋号“好汉堂主”,颜书斋为“吹竽楼”,为我刻制“申窑”注册商标印章,甚至为我早逝的母亲题写碑文。在那个书信往来的年代,吴老师给我的几十封亲笔信,如今保存完好,已成为“吹竽楼”最珍贵的典藏。

吴颐人为“申窑”刻注册商标
吴老师对我的厚爱还延续至我的家人。从女儿鸣柳上学时的书包文具,到18岁成人礼的特制纪念品,再到婚礼上执意坐着轮椅送来的祝福,老师的关爱始终相伴。甲辰天贶节前,我的外孙天楷降生,老师欣喜地嘱咐购置婴童用品——小帽子、小鞋子、小袜子,专程挑选幼儿玩具寄来,更以培养吴越的成功经验对我谆谆教诲:“爱而不溺,重在日常,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吴颐人老师为小女十八岁创作的礼物

吴颐人老师在申窑创作的瓷艺作品《心闲岁月长》

2000年金秋,吴颐人在申窑为作者特制大画缸
记得二十多年前,吴越上戏刚毕业时到青浦淀山湖边拍戏,我尽地主之谊请她吃饭,并开车送她去机场。某次,我带着全家拜访吴颐人老师,女儿想与崇拜的“明星姐姐”吴越见次面,我便联系吴越。原本以为她工作繁忙无暇前来,没想到她提前赶到了约定的白宫餐厅。当女儿称呼她“大姐姐”时,她俏皮地纠正:“什么大姐姐,应该叫小姨才对!”这份亲情,令人难忘。

吴颐人作品
近年来老师身体欠安,吴越的孝心令人动容。甲辰酷暑,她为她父亲新居亲自搬迁书房,汗透衣背地整理每一本书、每一件瓷器。师母陆老师指着那排书橱对我说:“每一本书,每一件艺术品都是小越亲自摆放的。”从当年那个扎着羊角辫独自北上的小女孩,到如今为父母亲撑起一片天的栋梁,这一幕不仅令人深深感慨,更是良好家风最温暖的传承。

1999年初夏,柯文辉公(中)吴颐人老师(右一)罗敬频于千年古镇朱家角的合影
四十年光阴转瞬即逝,我也从一位愣头青年到如今儿孙满堂,吴颐人老师用宽广而细腻的关爱,温暖了我们三代人的成长历程。他不仅是具有独特个性风格的书画篆刻家,更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实践家——《沉默的荣耀》中吴越得到的广泛认可,正是他教育智慧的最好印证。

本文作者罗敬频(右)在闵行医院小红楼探望吴颐人老师
(注: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