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上海餐饮业将转型升级。
近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促进餐饮业智能化布局行动计划(2026-2028年)》,提出到2028年底建成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餐饮业智能化发展高地。
具体目标为: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团餐、快餐、茶饮咖啡企业全链条智能化渗透率超过70%,正餐企业关键环节智能化应用率超过50%。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餐饮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产业基础能力持续增强。供应链智能化管理覆盖率超过60%,建成3-5个具有示范效应的“AI+餐饮”融合场景试点和一批智能化中央厨房。智能化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健康消费智能化引导、垃圾智能化处理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光盘行动”成为社会新时尚,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国际化拓展取得突破。推动一批餐饮企业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初步建立覆盖主要目标市场的智能化供应链支持体系。
在以智能化提升正餐服务与管理水平方面,推动正餐企业在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等重点环节推行智能化应用。鼓励研发应用AI营养配餐顾问,根据顾客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菜品搭配建议。探索利用AI进行菜品设计创新和口味数字化分析,辅助厨师研发新菜式。推广“AI明厨亮灶”系统,实现对环境卫生、人员操作规范、异物入侵等24小时智能监测与预警,提升食品安全管控能力。
在提升智慧中央厨房服务能级方面,在机关、学校、医院、企业食堂等领域,全面推进“智慧食堂”模式。支持搭建线上预订平台,依据系统预订数据反向指导精准备餐,从源头减少浪费。广泛应用智能自助取餐柜、AI视觉识别结算系统,提升就餐效率。推广使用智能炒菜机器人、自动米饭生产线等自动化设备,保障餐食出品标准化与稳定性。鼓励引入AI营养分析师,根据用餐群体特征自动生成营养均衡的周食谱。
在推进标准化餐饮业态无人化转型方面,推动快餐、茶饮咖啡等标准化程度高的餐饮企业向“无人化、少人化”方向升级。加快智能饮品机、自动油炸机器人、汉堡组装机、煲仔饭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应用,实现标准化、高效化制作。
在强化中央厨房智能化支撑能力方面,支持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团餐供应商建设智能化中央厨房,集成应用自动化清洗切割设备、智能烹饪机器人、自动化包装线、智能仓储管理系统(WMS)等,实现从食材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增强对门店网络的支撑能力。
在推动传统烹饪技艺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支持老字号餐饮企业与科研机构、设备厂商合作,开展“名厨技艺数字化”项目。支持连锁快餐企业利用传感器、物联网、AI学习等技术,对火候、刀工、翻炒、调味等关键烹饪环节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建模,形成可复用的数字工艺包,开发智能厨电设备,保持风味一致性和提高出品效率。
在打造高效透明的智慧餐饮供应链方面,支持打造集采购、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于一体的餐饮产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供需高效匹配。鼓励大型企业输出其供应链管理能力,为行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鼓励使用智能路径规划系统,优化配送路线,提升车辆利用率。探索应用物联网(IoT)传感器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对冷链车辆和食材全程可追溯,确保食材品质安全。
在强化食品安全智能溯源方面,支持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研究制订精品食材分类标准并加强宣贯。支持高端餐饮品牌企业采用和宣推精品食材分类标准。推动AIoT、区块链技术在食材溯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探索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全市餐饮食品安全溯源监管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监管。
在建设引领性智慧餐饮融合示范场景方面,打造一批引领性智慧餐饮融合场景试点项目,推进大模型在餐饮场景的应用赋能。支持打造机器人餐厅、沉浸式光影餐厅、健康管理餐厅等“AI+”主题餐厅,提升消费体验。
在以智能化驱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支持餐饮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历史销售数据、消费者偏好、季节变化等因素,精准采购食材,减少食材积压和浪费。鼓励餐饮企业在点餐环节嵌入智能提示系统,增加菜品的营养成分等提示和汇算功能,引导消费者按需精准点菜。推广智能垃圾分类与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垃圾全流程可视化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