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黑龙江鹤岗市聚焦社区、机关、新兴领域等基层治理关键领域体制机制运行不畅、“前哨”作用发挥不足、服务质效不优等问题,深入推进“携手共建和美家园”基层治理党建品牌建设,创新实施“以1个党建品牌为主线、4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每年若干重点任务为支撑”的“1+4+X”工作思路,统筹各方力量、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同向发力、党员作用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

“绿荫底下传党音小凉亭里话民生”,组织党员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围坐一起,学理论、听意见,用接地气的方式架起党群“连心桥”。
“幸福社区共建”行动: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理念,以优化物业治理、建强服务阵地、夯实治理骨干队伍为抓手,推动“单一管理”变为“多元共治”。
破解物业治理难题。聚焦居民小区物业市场失灵、管理失序、自治失能等问题,引导各县(区)通过社区党组织领办、引入物业服务企业、业主自治等方式对无物业小区实行管理,完成1095栋老旧小区楼宇落实管理模式,其中组建业主委员会65个、物业管理委员会156个。全市4253栋楼宇物业服务覆盖率达86%。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全覆盖设立物业纠纷调处中心,73名物业企业负责人与社区“两委”交叉任职,设立“服务驿站红管家”、“民情气象员”等志愿服务岗位,累计解决清扫不及时、安全警示不到位等问题749个,治理物业信访突出问题131件,开展上门服务1400余次,覆盖居民6800余户。兴山区为民社区创新“社区领办红色物业”模式,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法人代表,组织共驻共建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与群众共同劳动,从最初服务6栋楼增加到21栋楼,实现辖区居民物业费缴费率达到85%。
建强服务阵地网络。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向下延伸,按照“封闭小区单独设、开放小区联合设”原则,利用服务驿站、架空层、闲置空间等场所,在151个具备条件的小区设立党群服务站点,选派社区工作者担任站长、网格员常驻办公,实现社区服务、政务服务、物业服务3类57项事项“一站通办”。兴安区宇安社区创新“共治合伙人”机制,出动800余人集中力量攻坚,拆除私搭乱建200余处,打造750平方米的“共享花园”,建设广场“爱心驿站”,合力打造花园里的“家”。以社区党组织领办、群众参与为主渠道,有序发展小饭堂、手工工坊等公益性经济组织,实现群众零工就业与社区自我造血“双赢”。东山区大杨树社区聚焦居民差异化创业就业需求,打造“手工灯笼坊”、“烙板画”服务场景,带动社区居民月均增收1500元。

工人村街道大杨树社区非遗烙画制作。
夯实治理骨干队伍。推行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县(区)内交流任职,统筹调配24名副书记交流任职,推动实现“先进带后进、互助增后劲”。建立社区工作者季度考核“三色预警”机制,季度考核1次排名靠后给予黄牌提醒、连续2次排名靠后给予橙牌谈话、连续3次排名靠后给予红牌清退,对全市1352名社区工作者开展考评。发挥志愿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等担任“小区环境管理员”、“物业管理监督员”、“民情收集信息员”、“组织生活指导员”,累计收集环境整治、设施改造等群众诉求196项、办结187项,办结率95.4%。工农区新南街道党(工)委重点培育“爱行天下”、“飞鹰救援”、“橄榄绿”等8支志愿者团队,引导其深度参与社区助老、环境整治、文明引导等服务,同时依托辖区内“休憩空间”、“自习空间”、“亲子互动角”等阵地,开展便民延时服务,全力打造有“人情味”、有“归属感”的和美家园。

新南街道亲子互动角。
“模范机关领航”行动:汇聚基层治理“先锋力量”
认真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引领带动各类组织和党员走近居民群众身边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推动“单打独斗”变为“众人拾柴”。
“红色网格员”优服务。推动7300余名机关干部化身“红色网格员”,融入721个“1名机关干部+N名党员+N户居民”服务微网格,开展以“征集微心愿、汇聚微力量、做优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微”行动,主动与群众交朋友、问需求,累计帮助和协调解决小区供水供热、环境整治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0余件,会商解决物业纠纷、环境治理、私搭乱建等民生问题270余个,微网格正成为凝聚和谐稳定的“最小战斗堡垒”。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向阳区和平社区成立7支走访小组,逐户走进居民家中征求意见建议,在“零距离”接触中感知民情、发现问题;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紧密结合自身职能,主动帮助社区谋划文艺辅导、专场演出、全民健身等活动,推动机关干部实现“从办公桌到家门口”的转变。
“红色议事厅”聚合力。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牵头作用,组建45个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红色议事厅”,落实“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认领”机制,推行“网格预警调处、社区应急处置、部门联动执法、街道会商攻坚”工作法,由街道牵头与相关职能部门累计召开党建联席会议40余次,会商解决矛盾纠纷、环境治理、私搭乱建等民生问题240余个,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向阳区光明街道党(工)委针对公共设施老化、楼道堆物没人清、私开小菜园等乱象,组织辖区机关干部与居民一起粉刷楼体、清理楼道、拔除小菜园,协调共建单位交通局为小区划定停车线、修复商服雨搭,为物业公司入驻扫清障碍。

“小马扎议事”活动,组织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走进小区楼宇,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收集民情民意,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
“红色宣讲团”凝共识。围绕群众关心的子女教育、医保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依托楼道党课、院落会议、小马扎课堂等一线场景,组建30支“政策宣讲团”,将334名机关干部打造成“政策翻译官”,针对养老、医疗等群众关切领域,组织开展开放式答疑、情景式模拟、互动式研讨50余场、解读政策480余条,引导居民民主协商形成《居民公约》60条,培育“邻居节”、“百家宴”等12个社区文化品牌,挖掘整理非遗铝箔画、手工剪纸等20余项街巷历史记忆,让群众在参与基层治理中实现由“听到”到“听懂”、由“知理”到“信理”的升华。
“新兴领域聚力”行动:激发基层治理“社会活力”
充分发挥新兴领域参与服务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加强教育管理和关爱服务,以创新思维破题、以务实举措开路,推动“管理变量”变为“治理增量”。
扩大“两个”覆盖“新质效”。将提高“两个”覆盖质效作为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针对新兴领域群体职业特征和自身情况,坚持“一企一策、一社一策”,因地制宜采取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共建等形式,推动全市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75.3%、76.9%,较上年度分别提高42、44个百分点。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并重,在7家非公企业打造党建标杆,在3个省级园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在2个商圈、3个专业市场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实现“党建圈、服务圈、经济圈、幸福圈”融合发展。兴安区兴欣社区商圈党支部联动人社、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为商圈内企业解决环境脏乱、经营效益不高等问题,清理企业周边“脏乱差”地段120余处,开展直播带货277场次,得到企业业主一致认可。
提升关爱服务“新温度”。全面摸排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群体实际需求,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资源,集成充电、饮水、休憩、应急等服务点位信息,引入医疗、法律、心理等专业力量,建成“暖心服务驿站”130个,组建“友好商户联盟”28个,同步绘制并推广电子“友好场景”地图,动态优化驿站布局、延长开放时间,切实将关爱触角延伸至街巷末端,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1.5万人次。持续推进“四季有爱 凝新聚新”服务品牌,全年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体检、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关爱活动360余场,惠及新就业群体近千人次。
释放参与治理“新动能”。依托党员示范岗、技术攻关小组等载体,设立智能采矿技术、氧化石墨静态制备技术等党员示范岗220余个,引导党员在技术突破、提质增效中当先锋、作表率,有效推动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互促提升。开展“随手拍”活动,引导全市1.9万名新就业群体在日常工作中通过“随手拍问题、随时报线索、随手做贡献”的方式,累计发现环境卫生差、不文明行为等问题3700余个,“移动哨兵”作用日益凸显。工农区动员辖区8家快递企业123名快递小哥参与“随手拍”活动,同步实行“现金奖励+积分兑换”双重激励政策,累计协调解决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问题101件,向月度排名前五的快递员发放现金奖励3100元、兑换积分物品220余份,有效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工农随手拍对比图。
“全域创优提质”行动:打造基层治理“服务矩阵”
锚定基层治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核心目标,整合国有企业、学校、公立医院等领域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推动“被动响应”变为“主动服务”。
国企担当显作为。搭建社区共治共享平台,组织35家国有企业对接70个社区党组织,为社区提供环境整治、道路维修、入户测温、清洗暖气等志愿服务,携手开展联建共建活动221场次,推动国企在职党员共建和美家园。以实施“银发初心薪火传承”工程为抓手,鼓励国企老党员在业委会、楼栋长、网格员等岗位上担当作为,根据离退休党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组建45支“银发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75个,党员责任区44处,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水电维修、安全隐患排查等服务,为基层治理贡献“银发”力量。

兴安锦绣社区睦邻节。
家校社联动促协同。创新构建“组织联建、服务联供、资源联享、精准服务”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少儿生活“微空间”,建设工农区欣虹社区、萝北县永泰社区等8个儿童友好社区,定期为社区未成年人提供课业辅导、心理陪伴、爱心捐赠等关爱服务活动,惠及儿童665人次。将“精品党课进校园”、“四点半课堂”、“陪读妈妈”等项目引入社区,举办各类讲座1200余场,开展“护航成长”、“小手拉大手”、“我是小小消防员”等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受益家庭和学生达6万人次。
医疗下沉惠民生。组织开展“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活动,组建15支党员服务医疗团队,常态化深入社区开展健康知识培训讲座217场次,惠及群众7887人。充分用好合作资源,邀请汕头国际眼科医院、天津肿瘤医院等省内外知名医院的169名专家来鹤坐诊,走进社区开展高发疾病筛查义诊,累计接诊患者2238人次。依托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社区独居老人、低保户等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实行380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同步推动“云胶片+二维码”影像共享平台向社区延伸,社区医生可实时调取居民影像资料,减少患者重复检查。
致广大而尽精微。鹤岗的基层治理实践,是一场“红色基因”与“时代使命”的双向奔赴。它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治理的“创新指数”提升发展的“质量指数”。未来,鹤岗将构建“干部—社区—居民”三元共生机制,让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转变作风,社区在多元参与中激发活力,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认同,携手共建乐在其中、乐享其中的“和美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