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市场点评11月12日】两市走势震荡,沪指险守4000点
每日观点
今日沪深三大指数延续震荡,沪指险守4000点,两市成交继续缩量至不足2万亿。昨日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整体延续了前期表述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的要求,延续了“适度宽松”基调,强调“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但同时突出了跨周期设计与结构性导向。通过强调“金融总量增速下降是自然的”,传递了不再单纯追求信贷高增长的信号,而是更注重质量与效率。同时,报告多次提到“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说明正通过价格型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目前距离年底重要会议时间较近,明年货币政策基调或将等待年底会议的部署,因此此次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更多是延续,当前仍然是处于政策和预期相对真空的阶段,从国内权益市场的维度看,或仍维持震荡整固,配置上建议均衡为主。
消息面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下一步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报告通过专栏指出,与银行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等总量指标更为全面、合理,观察金融总量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指标。
简评:央行2025年三季度货政报告显示,适度宽松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信贷结构优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央行将平衡多重目标,强化政策协同,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消费等重点领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地时间11月11日,美国参议院已投票通过《持续拨款与延期法案》,迈出了避免联邦政府“停摆”的关键一步。该法案将为政府运作提供短期资金保障。下一步,众议院据悉将于北京时间12日凌晨5点开始对该法案进行投票。
简评:临时拨款法案若能在众议院顺利通过,将暂时消除笼罩全球市场的一大政治不确定性。美国政府停摆风险的消退,有助于稳定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并确保各项经济职能正常运转。对金融市场而言,此举通常被视为积极的信号,能够提振全球风险偏好。不过,这只是短期方案,明年年初美国两党可能再次面临财政谈判,风险并未完全根除。
市场复盘
11月12日,A股三大指数下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4000.14点,下跌0.07%;深证成指报13240.62点,下跌0.36%;创业板指报3122.03点,下跌0.39%;科创100报1372.63点,下跌0.90%。申万一级行业中,家用电器、综合、纺织服饰涨幅靠前,分别上涨1.22%、1.05%、0.87%;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计算机跌幅靠前,分别下跌2.10%、1.23%、1.04%。1650只个股上涨,3454只个股下跌。
资金追踪
市场成交额为19649.4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两融余额昨日收报25052.9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数据来源:,截至2025年11月12日。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