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 赵岚
今年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股票市场表现大幅跑赢欧美,外资加速回流中国资产趋势明显。法巴资管认为,亚洲及新兴股票市场格局已发生显著逆转, 中国AI 技术突破、企业盈利回升与能源转型需求是资本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

全球资金流向调整 中国市场为外资回流重心之一
法巴资管表示,今年4 月受关税因素影响,中国股市曾出现短暂的资金流出,但随关税政策变化,市场情绪立刻修复并伴随资金快速回流,当中外资主要的流出市场为印度。海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主动权益类资产上的投入自4月低点已回流约 440 亿美元。
今年 4 月起,国际机构对中国股市的低配仓位显著收窄。即便关税压力仍存,资金依旧重新聚焦中国资产。转变始于 2024 年四季度并在2025 年一季度加速,转折点出现的原因是市场发觉中国在无需最高端 GPU 芯片的情况下,仍可研发出具备竞争力的生成式 AI 模型,这点使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认知发生改变,外资意识到中国市场蕴含的多元机遇。
法巴资管认为,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股票相对于美股仍处于历史平均估值折价水平,但随着三季度核心板块龙头企业盈利超预期,新兴市场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新兴市场资产吸引力持续凸显。
关税调整常态化成市场共识 新兴市场企业基本面稳健
法巴资管认为,全球贸易格局已进入 “关税长期存在” 的新阶段。美国通过关税每月财政收入增长约 300 亿美元,部分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财政赤字。而同时,市场也逐渐适应“被征收关税”的常态,从最初认为 “零关税才合理”,到如今认为 10%-15% 关税为 “可接受水平”,市场对贸易摩擦的耐受度显著提升。
在此背景下,机构投资的策略出现调整。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保持国家层面的仓位收紧,以应对潜在外生风险;另一方面持续关注高成长性企业前景,预计未来 18-24 个月贸易摩擦带来的成本将逐渐显现,成长型行业增长节奏可能放缓。
不过法巴资管强调,新兴市场企业基本面预计仍保持稳健,预计2026 年亚洲区域不会出现大规模企业困境( corporate distress)。在经营环境变化时,企业可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再融资高成本债务、延长债务期限等方式优化资产负债表。
法巴资管指出,过去十年,亚洲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对债务资本市场依赖度下降,亚洲本土资金支持强劲,在硬通货和本币融资领域均获有力支撑,最终能实现去杠杆,目前未发现高风险行业或企业。
关注AI 产业配套投资机会
法巴资管认为,中国AI 产业链的爆发不仅拉动中国股市,更带动周边供应链国家上下游的配套投资。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小型市场出现大量数据中心,或可催生亚洲其他市场主体投资机会。
同时,机构在布局 AI 产业链时,不仅关注芯片、存储等核心技术需求,也重视能耗、散热及能源供给等配套领域。因此能源转型成为另一,当中涉及的大宗商品需求可能也会呈现结构性变化。
法巴资管重点指出,机构已提前 18-24 个月布局铜相关资产,认为铜在AI产业链中属于刚需。除去芯片生产所需的铜元素外,AI 算力的数据站需铜资源建设高速网络线路,以及5G、6G基站的建设等某这些AI配套设施可能带来超数十万吨铜需求。同时,电动汽车电池对铜的需求也延续扩张态势,而供给端出现大型铜矿商宣布因不可抗力减产,预计铜价仍将上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