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11月11日,碧桂园(02007.HK)召开内部月度管理会议。会议透露,碧桂园“保交房”工作进入最后冲刺,今年前10月交付超13万套。据碧桂园公布的数据,2022年交付近70万套,2023年超60万套,2024年38万套,最近四年累计交付房屋超180万套。

和保交付同等重要的是恢复经营。今年2月,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在内部会议中首次提出,今年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体并重,为2026年进入正常经营状态做好准备。在11月11日的内部会议中,杨惠妍首次提出二次创业。

恢复经营的前提是完成债务重组。会上,杨惠妍表示,境外债务重组通过是债权人对公司未来的认可,将为公司恢复正常经营争取更宽松的空间。

11月5日,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已获得两类计划债权人的支持,同时其现有港元可转换债券的同意征求也获通过,下一步,拟于12月初寻求法院批准。

根据公告,在境外重组方案所有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重组完成后碧桂园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对应约人民币840亿元有息债务。更关键的是,重组完成后,预计确认最高约700亿元的重组收益。

债务重组是碧桂园恢复经营必须解决的问题。境内债务方面,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有8只债券的持有人会议通过了重组方案,余额合计为134.1669亿元。截至目前,仅H16腾越2仍未通过。

澎湃新闻获悉,在境内重组所有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预计可实现债务本金削减50%以上,债务期限最长达10年,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债券利率下降至1%,且付息方式调整为“先本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