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又一家储能企业寻求港股上市。
11月初,成立于2019年的果下科技,再度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这是一家储能系统集成商,产品主要适用大型电源侧、大电网侧、工商业及住宅等应用场景。
今年4月28日,果下科技曾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由光大证券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但后续失效,直至日前重新提交。
相比于同行,该公司较早宣称产品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强调“AI+储能” 战略。但这一战略对于该公司的业绩助力,目前并未有太大体现。

业务重心大转向,净利率仅0.8%
果下科技成立时间仅六年,整体业务重心已经历了一次大转变。
果下科技在招股书中称,目前全球储能系统市场竞争激烈,其差异化优势在于提供AI赋能的平台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该公司称,AI在其技术优势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主要使其能够优化能源管理,提高决策的效率及准确性,并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等方式,提供智能、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2-2024年,果下科技营收分别为1.42亿元、3.14亿元、10.2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24亿元、0.28亿元、0.49亿元。今年上半年,果下科技营收6.91亿元,净利580万元。
这四个时间段内,果下科技毛利率分别为25.1%、26.7%、15.1%及12.5%,呈大幅波动态势。招股书对此指出,主要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其平均售价造成压力,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变动。
果下科技的净利率更是呈现“过山车”走势,其2022年还有17.1%,今年上半年已降至只有0.8%。
财务数据的不稳定,和果下科技业务变化有着直接关联。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业务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储能系统解决方案、EPC服务以及其他。
2022年,果下科技以户用储能系统(下称户储)为营收主力,次年开始调整业务,大型储能系统(下称大储)营收占比从上一年的12.2%升至35.6%,逼近户储占比。
2024年,大储已经占据果下科技76.6%的营收,户储占比降至20.3%。今年上半年,大储营收占比维持在70%以上。
分地区来看,果下科技最初在2022年主攻欧洲市场,营收占比超70%,这也和该公司彼时主要出货户储的背景契合。
此后,果下科技开始把目光转向价格厮杀更为严重的国内市场。国内占果下科技营收比重越来越高,在今年上半年达到80%以上。这一业务重心的转向,也对该公司净利率造成影响。
除了上述两大部分市场,非洲还为果下科技贡献了不到10%的营收。
对于产品结构的变化,果下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为,转变反映公司对市场机遇及政策发展的动态响应,而非业务重心的根本性改变。
其指出,自2023年起,鉴于中国政府推出多项支持能源储存发展的利好政策,故果下科技开始策略性优先布局中国大型储能系统,2023年及2024年通过提升产能及资源配置,扩大本地交付规模。
针对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产品,果下科技设有独立的生产设施及生产流程。该公司截至2022年底总年产能45.5 MWh,截至今年上半年,产能增至907.8 MWh。
同时,据果下科技披露,所有储能系统产品的生产线总利用率由2022年底的92%,增至截至今年上半年的116.7%。
此次港股IPO,果下科技募资用途计划主要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建设海外运营及服务网络以支持国际化增长策略、扩大大型储能系统产品、工商业储能系统产品及户用储能系统产品的产能等。
背靠中创新航
回溯果下科技的成立史,其最初由冯立正、荣鑫、刘子叶和周燚明共同创立,他们分别持有46%、28%、16%和10%的股权。这家公司的核心高管中,多位毕业于江南大学。
公开资料显示,冯立正创业前曾任沃特玛电池投融资总监,该公司曾位列国内动力电池前三。
2019-2023年,果下科技多次增资并进行了股权结构的调整,完成数轮股东变更。期间,冯立正与刘子叶将部分股权划转至共同控制的投资平台海南虚鼎;荣鑫、周燚明退出股东行列,陈俊德、张晰新加入股东阵营。
此外,该公司还引入了核心员工激励持股平台无锡溪云、高级管理人员激励持股平台无锡栾华,以及投资者持股平台无锡月白。
近两年,果下科技再次完成四次增资并正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引入了多名新投资者,包括凯博鸿成、深圳宁乾及多名自然人。
招股书内容显示,最初果下科技估值仅0.2亿元。2025年4月的增资后,其估值达到60亿元,上涨了300倍。
截至目前,果下科技由海南虚鼎持有约29.23%权益,为第一大股东。海南虚鼎是冯立正及刘子叶的投资平台,并无经营活动。
果下科技的发展,还离不开一上游重要角色——中创新航(03931.HK)。中创新航通过持有凯博鸿成约49.55%的权益,间接参与了对果下科技的投资。招股书显示,凯博鸿成持有果下科技6.22%的股份。
对于储能集成企业来说,电芯是最重要的原材料成本,这极大影响这类企业的盈利情况。作为电池龙头的中创新航,无疑给了果下科技很大助力。
2023年,中创新航成为果下科技五大供应商和五大客户之一。2024年,果下科技与中创新航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称在市场供应紧张期间可以提供优惠定价及优先供应保障。
2022-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果下科技向中创新航支付的采购成本分别约为0、0.35亿元、0.24亿元以及1.32亿元;向中创新航销售所得收入分别约为0、0.71亿元、0.23亿元以及0.24亿元,平均毛利率为19.3%。
截至2023年底,中创新航全年对果下科技的收入贡献为0.71亿元,占总收入占比22.7%。
今年7月,在《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中,证监会对果下科技提出多项疑问。其中要求该公司补充说明最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该等入股价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说明已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合规性等。
截至目前,果下科技并未作出详细回应。
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果下科技存货总体呈上涨趋势,分别为0.32亿元、1.2亿元、1.16亿元及2.96亿元。
为了缓解成本上升的影响并管理现金,果下科技也开始在大型储能项目中推行“客户自供电芯”模式,由项目拥有人直接采购并供应电芯,从而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该公司也在调整产品组合与市场策略,包括与部分海外客户协商调升价格、优化产品构架提升性价比平衡等,以部分抵销原材料成本上涨之影响。
果下科技还参与了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该组织成立于2024年11月28日,由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联合中创新航、格林美(002340.SZ)、科力远(600478.SH)、昆仑集团、海控能源、当升科技(300073.SZ)、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20多家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共同发起。
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构建了从储能产品供应到电站投资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据主要牵头者科力远此前披露,这种模式突破了单一企业和单一模式面临的资金、资源和创新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