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似乎势不可挡,但投资者不应掉以轻心,因为许多迹象表明,这波行情比表面看起来要脆弱得多。
对市场而言,今年就像坐过山车一般。市场经历了关税战、热战、美元武器化之忧、人工智能大撒钱以及一些备受瞩目的破产案——用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令人记忆犹新的话来 ——“蟑螂”。然而,动荡归动荡,美国股市已然已距新高咫尺之遥。
不仅如此,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股市的上涨正开始呈现抛物线之势。加密货币时代所谓的死守者面对近乎垂直的市场波动没有什么畏惧,但对之前就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者而言,那通常都意味着红灯已经亮起。

然而,想要踩准市场顶部无异于缘木求鱼。跟往往剧烈且呈V字形的市场寻底不同,攀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可能会持续很多月。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迹象表明顶部正在形成,投资者应该开始对这波行情多些敬畏了,至少也要多点疑心、少点贪心。
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如下。先从很不寻常的技术因素说起。技术分析是看大盘及其成分股的方法之一,可以判断是否到了超买的水平,所以知道更有可能回调了。还是说已经超卖了,因此强劲反弹可期。
“负背离”是指,技术指标显示股市整体健康状况正在恶化,但价格却在上涨。这可能是不祥之兆。大盘节节攀升的同时,标普500指数中触及一年新低的股票数量却一直在增加。事实上,这种背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端程度。
前两次发生这种情况分别是1998年标普500指数回调之前,以及2000年3月科技泡沫破裂、大盘触顶之前不久。现如今人工智能公司纷纷向数据中心投入巨资,市场可能正接近另一次科技泡沫破裂的边缘,这绝非难以想象。
而且一旦下跌,幅度可能很大。估值并不能告诉你市场何时会跌,但可以很好地预示它最终会跌到什么地步。美国股市多项估值指标的综合平均值已达到百余年不遇的高水平。如果市场像以往估值过高时那样重挫30%到50%,那么如今投资股票的人恐怕难以有很大的信心。

从非常现实的意义上来说,估值也变得很高了。用平均时薪来算,买一份标普500指数合约所需的工作长度已飙升至200多个小时。而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夕,这一数字仅为140小时。就算在2000年市场触顶时也只略高于100小时,而此后两年美股下跌了超过50%。

很多人可能也在准备抛了。美国居民相对金融资产的持股比例从未像现在这么高。当居民大量买入股票时,估值往往会被推高至超过可持续水平的位置并导致收益长期不佳。这也是要稳健投资的另一个原因。
目前市场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但买之前得想清楚:表面上一切都岁月静好,但水下却是暗流涌动,股市随时会翻船的迹象够多了。最终的导火索究竟会是什么无人能料,但一旦降临便会人人皆知。给自己的投资组合上防跌保险,这样才能做到优势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