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既定战略安排的必然要求。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一部共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接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历史,也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读懂了五年规划(计划),就读懂了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也就读懂了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等系列专栏后,2025年10月起,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专栏,推出30篇理论普及文章,以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为主线,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

今天的关键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梯式递进。

【本文摘要】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以五年规划为时间单元的阶梯式递进的历史过程。“十五五”时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一步。

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的、深刻的历史进步运动。对任何国家来说,实现现代化都要经历不同发展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性总结、规律性认识,并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提出“四个现代化”,也即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初表达,同时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构想。具体来说,第一步,是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是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一构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分阶段实施、分步骤推进的体现。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创造性使用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全新提法。如何推进现代化呢?经过深思熟虑,他强调现代化“要一步一步地前进”,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

此后,党的十五大细化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确立了新世纪上半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三步走”战略。这样,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拓展,越来越呈现出阶梯式递进的规律性特征,并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识。

进入新时代,围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安排。该安排也可称为“新两步走”:第一步,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梯式递进与五年规划紧紧结合在一起。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以贯之的主题。甚至说,一部共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接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历史,也是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可谓是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主要是以五年为时间单元、实践节点实现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从2020年起,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其中,“十四五”是开局起步,“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五年,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一步。

(作者分别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