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全运会各项赛事正比得火热。开幕当晚,一场令人惊艳的晚会,让广州这座举办城市在全球刷新了一波显示度。

赛场之外,城市竞争力也在凸显。在全运会举办期间,广州官宣,截至 10 月底,实有经营主体 421.74 万户,以 15.86% 的同比增速持续领跑,经营主体总量跃升全国城市第二。
这对广州来说意味着什么?按照 1897 万常住人口计,相当于约每 5 个人中,就有一个是 " 老板 "。
再来看看隔壁深圳。截至 2025 年 9 月末,深圳登记在册商事主体突破 457 万户。由此推断,深圳经营主体总量为全国第一。按常住人口为 1798.95 万人来算,约每 4 个人就有一个 " 老板 "。

" 老板 " 已经成为广东的特产。来观看全运会赛事的观众在城市漫步时或许会有这样的感受:广东的老板并不都是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 " 霸总 "CEO,他们可能是醉心技术革新的创客、一心攀登科研高峰的科学家、遍布全城的咖啡馆主理人、守护经典的老字号传承人 …… 他们是这座城市最蓬勃的经济毛细血管。
从 "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 " 的激情闯荡时代到现在,经营主体多一直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底牌。
月初举办的 2025 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透露,广东已拥有各类经营主体 2022.62 万户,其中企业 919.99 万户、个体工商户 1097.01 万户,总量均居全国第一。
经营主体家底厚,经济增速也在发力。" 万亿城市 " 以自身之稳为全省经济的稳中有进贡献了有力支撑。
前段时间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广州、深圳两座城市表现很亮眼。在双双破 2 万亿的体量上,广州今年以来经济增速实现了 3 次加速,深圳自一季度以来,一直保持着 5% 以上的较高增速。

厚积的产业集群、完善的产业联合供应链让企业在这片热土蓬勃发展生长。目前,广东已形成 9 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拥有全部 31 个制造业大类。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带动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协同的 " 生态雨林 "。
不久前," 深圳—香港—广州 " 创新集群首次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今年评价指标中新增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更凸显了 " 深圳—香港—广州 " 创新集群在产业市场化方面的优势。
当下正在举办全运会的广州不久前刚结束一场外贸界的盛会——第 138 届广交会 11 月 4 日闭幕。每年的广交会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流量入口。本届广交会共有来自 223 个国家和地区的超 31 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上届增长 7.5%,再创历史新高。现场意向出口成交额达 256.5 亿美元,可谓是旺丁又旺财。
盛会还在延续。明年 11 月,深圳将作为东道主,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第三个承办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下称 "APEC 会议 ")的城市。
此前报道
成为盛会主办地,向来是衡量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体育界的盛事到经济界的国际峰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影响力正不断凸显。
各种盛会的举办,带来的是如织的人流、涌动的商机,将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鲜活的力量,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从而动城市经济发展。每次盛会之后,广东还会产生更多的 " 老板 ",有更多人在这里扎根逐梦,经营主体的数量还将继续攀升。
" 冲冲冲,任我自由驰骋,赢得荣耀向未来冲锋 "。正如十五运会会歌《气势如虹》中所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永远葆有一股冲劲,在赢得当下荣耀的同时,还要继续向着未来冲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