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江苏省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的球员报名名单正在公示。澎湃新闻注意到,由于今年的竞赛规程新增了“2003年1月1日后出生的球员同时上场至少5人”,参赛两队共59人的报名名单中,符合此年龄段标准的占了一半,计30人。

这项对抗赛在南京、苏州之间进行,被认为是“苏超”雏形,其“年轻球员上场数量下限”的设置,或预示着明年的“苏超”也将加大培养本土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力度,绿茵场上会出现更多鲜衣怒马的追风少年。

官方对此已有表示。9月底,江苏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竞技体育处处长许秋红在参加省广电总台江苏新闻频道的一档直播节目时介绍,明年的“苏超”赛事方案正在研究,会增加年轻球员上场的规定,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助推江苏青训发展。

苏州队17岁的寇程入选首届“苏超”最佳阵容。

“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出自国家体育总局2021年发布的一份《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选择一批足球基础好、发展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城市,加强扶持和指导。目前,全国有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遴选入围,包括江苏的南京、苏州。

去年11月,第一届江苏省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开哨,首回合、次回合分别在苏州、南京进行,现场观众达到1.5万人和3.2万人,时任江苏省省长许昆林(现任辽宁省委书记)向最终获胜的苏州队颁奖。

被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与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点:都是主客场制、球员都面向社会招募、都有场外市集,连赞助商都是同一个。

江苏省足协副主席王小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抗赛的观赛效果非常好,赛事结束后,省里召集省体育局及相关部门,讨论把其他城市一起拉进来,打足球联赛。”“如今看来,江苏在南京、苏州两市间举办的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就是‘苏超’的雏形。”新华网今年6月的一篇报道说。

在首届“苏超”唯一的一次相遇中,南京队与苏州队0:0战平,城市对抗赛将再决胜负。  南京发布 图

第二届“宁苏对抗赛”将于11月22日、29日在两地举行。今年的竞赛规程显示,除了年龄、户籍、学籍等,“球员资格”部分新增了一条规定:每场比赛中,200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同时上场至少5人。

苏州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建军13日告诉澎湃新闻,苏州队球员30人,200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17人,其中4人生于2008年,多名队员曾效力于今年的“苏超”参赛队。

南京队的报名名单显示,全队共29人,其中2003年1月1日后出生的13人,最小的生于2007年7月。

少年人在场上的表现会怎样?

首届“苏超”,苏州队前卫、高二学生寇程创造了1分17秒的最快进球纪录。

9月开赛、赛制规定“每场每队中学生球员同时上场不少于3人”的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提供了较全面的数据:前八轮56场比赛进球141个,学生球员打进70球,其中大学生45球、中学生25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