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13日,“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在浙江杭州举行,主题为“财富金融文化的互鉴与创新”。在“圆桌论坛二:“AI+”赋能产业升级”中,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士远首先提到,AI赋能产业,肯定可以给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但是,要抓住这个机遇除了要准备人力、物力外,还有特别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数据。

  他解释到,因为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基础在于所收集到的信息,而人工智能在做决策的时候,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数据。所以,企业要在数据方面提早做好布局和规划,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潘士远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对整个就业机构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就业替代效应,另外一个是岗位创造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用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变得越来越多。尤其原来很多民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有可能变成机器人密集型企业。

  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技能比较低的劳动力相对收入水平可能会下降,技能比较高的劳动力,相对工资水平会不断提高,这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民营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的成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变化,以后在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中可能会出现,资本所分配到的财富占比越来越高。“在整个过程中,社会财富的不平等有可能会进一步拉大,这正是很多人关心的人工智能赋能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潘士远还提到,在人工智能到来之后,企业所用机器人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少。“这里面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机器人不是人,它就不会消费,对社会消费总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很多学者还有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在思考,是否以后对机器人的应用要进行征税等等。”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